牡蛎散
【方源】: 《局方》卷八。 【异名】: 麦煎汤(《医学正传》卷五引东垣方)、麦煎散(《卫生宝鉴》卷五)、黄耆散(《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德生堂方》)、牡蛎饮(《不知医必要》卷一) 【组成】: 黄耆(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 【用法】: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一日二次,不拘时候。 【功用】: 《中医方剂学讲义》:敛汗固表。 【主治】: 虚劳不足,自汗盗汗,心悸遗精。 ❶ 《局方》: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 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❷ 《本事》:虚劳盗汗不止。 ❸ 《普济方》:梦遗精淋沥。 【方论选录】: ❶ 《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日: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止,牡蛎、浮小麦之咸凉,去烦热而止汗,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黄耆、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卫。 ❷ 《成方便读》:黄耆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