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滑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滑石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Talc的块状体。 滑石,单斜晶系。晶体呈六方形或菱形板状,但完好的晶体极少见,通常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淡绿色、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或淡绿色。光泽脂肪状,解理面显珍珠状。 半透明至不透明。 解理沿底面极完全。 硬度1,比重2.7~2.8。性柔,有滑腻感。 块滑石能被锯成任何形状,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清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 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 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产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山东、山西、辽宁、陕西、河北、福建、浙江等地。 洗净,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或水飞。味甘淡,性寒。 入胃、膀胱经。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神农本草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本草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内服:煎汤(布包),9~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以水3中盏,煎至1.5盏,去滓,食前分温2服(《太平圣惠方》滑石散)。 饮服1克,日3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上为末。每服9克,温水调下,日3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一散)。 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30克,甘草6克,连翘9克,蝉蜕9克(去足、土),生杭芍12克。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主要成分含硅酸镁,此外还含氧化铝等杂质。滑石粉有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内服可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同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