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状态是主语代表的人或物共同施行或具有的。 义即“完全”、“全都”、“全部”。 ❶ 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庄子·天下》)——句义: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大异”。 ❷ 师毕入,众知之。 (《左传·哀公二年》)——句义:〔吴师〕全都进入了〔蔡国〕,大家才知道这回事。 ❸ 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 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济:渡河。 害义:有损于仁义。毕涉成阵:全部过了河摆好阵势。 ❹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欲使”句:想让他的子孙全部封侯。 ❺ 车轨之所交,人迹之所蹈,靡不毕载。(《全晋文·郭璞·方言叙》)——靡不:无不。 载:载录。 ❻ 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赞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 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史通·叙事》)——皆不相须:都不必彼此相互依靠。 尤广: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