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刘勰对于诗歌创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论述。 语见《文心雕龙·时序》。刘勰在列举自陶唐到商周的诗歌发展的盛衰情况之后说:“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刘勰认为,文学是反映时代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文学的内容和风格也就随著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尧舜时代,政治清明,人们心情快乐,因此唱出来的歌谣,声音和泰。 到西周末年,由于厉王、幽王时期政治黑暗,反映在《诗经》的《板》、《荡》等篇中是愤怒的感情。到周平王东迁,国势衰微,《黍离》等诗篇就情调悲哀,因而认为诗歌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时事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在同一篇中,刘勰还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世情”、“时序”的含义包括社会思潮、社会变乱,但主要的是指帝王的明智与昏庸,以及统治阶级对文学的态度,影响著文学的发展、变化。 孟子曾有“知人论世”之说,从阅读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与作家个人及社会历史的关系,《礼记·乐记》和《毛诗序》指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王充主张文学要“为世用”,葛洪提出“时移世改”,接触到文学随时代而发展的规律,但论述都较零碎、不系统,刘勰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但刘勰还未能从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等基本的社会因素来分析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而过分强调了奴隶主、封建主等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的作用,这是他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 但他能在大量的史实的分析中提出这一观点,基本揭示了文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还是难能可贵的,应予肯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