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最邻近距离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最邻近距离法 地理事物点状分布的相对位置及其最邻近点间的距离,是点型配置的重要特征。 最邻近点距离的测定方法通常有顺序法和区域法。以顺序法为例介绍如下。 设在某一地区分布几个点,以任意点作为基点i,测定从i点到其他各点的距离dih(i≠h,h=1,2,……n-1),再测定其点i到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d1b,在所测定的n-1个距离中,选出满足dih≤dib条件的距离(这一条件称为边界条件),若选出m个合乎条件的距离,则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di1,di2,…dim。 即di1≤d12≤di3≤dij(j=1,2,…m)。 将n个点依次作为基点得到顺序化距离的资料矩阵如下: 求得上矩阵第一列要素和,再被第一列要素个数除,便得到一级邻近平均距离,即 式中求和号下的i∈I,表示i属于满足边界条件的最邻点数的集合。同样,第j列各要素之和被第j列要素个数除得到第j级邻近平均距离即 平均距离的求得,对于确定点状分布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克拉克和伊凡斯利用邻近指数R来判断点状分布的类型。 式中 式中D为点的密度, 若k>1时,则地理事物的点分布是均匀的。 若R=1时,则是随机分布;若R<1时,则是凝集型分布。 地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来测度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状态。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各异的邻近平均距离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地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