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根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的根。 原植物 无花果Ficus carica L. 余项参见“无花果”条。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挖,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含补骨脂素、香柑内酯、二十八烷。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 【药理】: 参见“无花果叶”条。 【药性】: 性味 淡、涩,平。 功效 散瘀,消肿,止泻。 主治 筋骨疼痛,瘰疬,痔疮,痈肿。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火病。” ❷ 《重庆草药》:“发乳,治痔疮。”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喉痹:无花果根去粗皮,打碎,开水泡服。” ❷ 《福建中草药》:“治颈淋巴结结核:鲜无花果根30g,水煎服。” ❸ 《大众中医药》:“治小儿蛔虫、钩虫:无花果根或茎叶60g,煎浓汤,早晨空腹1次服下。” ❹ 《福建药物志》:“治颈淋巴结结核:鲜无花果根30g,青壳鸭蛋一个。酒水各半煎服。 ” 食疗 《湖南药物志》:“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无花果根,炖猪精肉或煮鸭蛋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