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初级产品贸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初级产品贸易 初级产品贸易Primary Product指未经加工或仅经初步加工的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农、林、牧、渔、矿等产品。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下面5类属初级产品: (1) 饮料及烟类; (2)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5) 供食用的活动物。其中很多是工业原料,尚需进一步加工,如矿石、棉花等; 有些虽然经过初加工,仍属于初级产品,如煤炭经过水洗、棉花被脱掉棉籽等。初级产品对经济行情的变化反应灵敏,价格涨跌波动幅度较大,属于敏感性商品。初级产品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的3/4。在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约占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初级产品贸易中,食品、原料和矿产品的贸易额虽然有所提高,但比重下降。燃料贸易额大幅度增长,所占比重从50年代初期的22.2%上升至40%左右。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石化工业的发展。澳门属海岛型经济,在澳门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很少,而进口商品的食品及原料多属初级产品。澳门消耗的燃料完全靠进口,1994年和1995年澳门进口的燃料及润滑油总额分别为7.93亿和8.34亿澳门元,分别占当年澳门进口总额的4.7%和5.1%。 ☚ 英国服装市场 制成品贸易 ☛ 初级产品贸易Primary Products Trade买卖双方(国与国之间或公司、企业之间)对初级产品的交易行为。初级产品贸易历史悠久,是随着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商品生产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早在7世纪,亚洲的胡椒、花椒、桂皮等香料已销往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初级产品贸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产业革命后,西欧工业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食品,于是,原料、食品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二次世界大战前,原材料的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1/3。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新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燃料的消费需求,引起国际市场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制成品贸易发展迅速,初级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初级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1950~1987年期间,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38%上升到70%,初级产品贸易所占的比重从60.7%下降到28%。初级产品贸易中各类产品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原料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60%,食品、有色金属及矿砂下降50%,石油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950年的10%上升到1980年的23.8%。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开展节油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世界石油需求量减少,石油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趋于下降。与此同时,世界商品价格总的看是上升的,但初级产品价格经过70年代的上涨之后,80年代呈下跌趋势。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交换比价也在下降,1989年比1980年下降1/4。价格“剪刀差”的不断扩大,表明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进一步加深。在世界初级产品贸易中,世界各国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总的看,工业发达国家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但逆差的比重在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主要是石油贸易每年均有巨额的顺差。在原料、矿产品贸易中,前苏联、东欧国家已由顺差变为逆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