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摩诃婆罗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摩诃婆罗多 印度古代史诗。 其作者传说为广博仙人(音译毗耶娑)。成书年代难以确定。史诗中的主要英雄名字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文献中就已提到,表明史诗故事或史诗核心在当时便已形成。 其成书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经多人加工而成。千百年间有许多不同的手写本流传,近代的刊印本也有所不同。20世纪60年代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完成并出版。 史诗共18篇:《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咤篇》、《备战篇》、《毗湿婆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妇女篇》、《和平篇》、《教诫篇》、《马祭篇》、《林居篇》、《杵战篇》、《远行篇》、《升天篇》,及附篇1篇,约10万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 婆罗多是古代王名,他的后代有两兄弟,一个名叫持国,一个名叫般度。持国有100个儿子,被称为俱卢族;般度有5个儿子,被称为般度族。 般度为王,不久死去,持国执政。持国的长子难敌一再设法谋害般度5子。 之后围绕王权,般度5子与持国100子间展开了一场长达18天的大决战,双方几乎全部覆灭。大战后,般度长子坚战即位。后坚战等5兄弟传位于后人,入山修道,升入天堂。史诗广泛反映了印度奴隶制社会的生活,涉及当时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风俗等多方面的问题。史诗将奇特的幻想与真实的描绘相结合,塑造一系列半人半神的人物形象。在主情节发展过程中,穿插一系列的插曲,语言上充分体现了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特征,比喻、夸张、谚语等多种手法并用。 《摩诃婆罗多》在印度历代被奉为圣典,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的两大史诗,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东南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