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扭肚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扭肚藤 【概况】: 异名 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岭南采药录》),左扭藤(《岭南草药志》)。 基源 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扭肚藤的嫩茎、叶。 原植物 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s)Willd.(J.amplexicaule Buch.-Ham.ex G.Don),又名谢三娘(海南),白金银花(广西)。 形态 攀援灌木,高1~7m。 小枝圆柱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黄褐色绒毛。 单叶对生,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cm,宽2~5.2cm,先端短尖或锐尖,基部圆,截形或微心形,两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脉上被毛外,其余近无毛,侧脉3~5对;叶柄长2~5mm。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花梗短,长1~4mm,密被黄色绒毛或疏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花白色,微香;花萼密被柔毛或近无毛,内面近边缘处被长柔毛;具6~8枚锥形裂片,长5~10mm,边缘具睫毛;花冠高脚碟状,管部长2~3cm,径1~2mm,裂片6~9枚,披针形,长8~11mm,宽3~5mm,先端锐尖。果黑色,长圆形或卵圆形,长10~12mm,径5~8mm。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70页.图469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50m以下,灌木丛,混交林及沙地等。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缅甸至喜马拉雅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嫩枝叶,切段,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等地。 鉴别 茎圆柱形,多切成小段,长约3~5cm,直径1~5mm;嫩枝被疏毛,或近光滑,节稍膨大;质坚,折断面粗糙,木部类白色,中心具明显的髓或空洞。叶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茶褐色;质薄、脆,易破碎。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茶褐色、枝少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性味 微苦,凉。 《岭南草药志》:“微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 主治 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四肢麻痹肿痛,疥疮,瘰疬。 ❶ 《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煎汤洗疥疮。”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岭南草药志》:“治湿热腹痛:扭肚藤15g,阮生龙15g,乌臼树9g,红救主3g,七枝莲9g,独脚柑9g,槐花米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岭南草药志》:“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晒干研末密封,适量内服或外用。” 食疗 《岭南草药志》:“治四肢麻木肿痛:扭肚藤适量,与猪蹄炖汤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