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生卒】:1905—1950 【介绍】: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欧,笔名江思等。大学时代开始新诗创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1926年与人创办《璎珞》旬刊,后陆续发表诗作多篇。《雨巷》是他初期诗歌的代表作。 1928年参加组织水沫社,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赴法留学,同时从事著译工作。 1935年归国。抗战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后赴香港,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日军占领香港后,因抗日罪被捕,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缺的手掌》等诗篇。 1949年回北平。建国后从事外文翻译工作。戴望舒早期诗作保持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博采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奇思,意境别致,形象丰富,情绪忧郁,余味绵长。 后期诗作摆脱个人小天地,联系祖国和人民,情绪昂奋明朗,艺术日臻圆熟。主要诗集有《我的回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另有散文、论文、译著多种。 《戴望舒诗集》辑录诗人全部诗作,共92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