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慕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慕荷 【概况】: 异名 索骨丹(《陕西中药志》),搿合山(甘肃),老蛇盘(四川、陕西),天蓬伞(陕西),牛角七(湖北、湖南),红骡子、山藕、宝剑叶(河南),毛青红、枣儿红(云南)。 基源 为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七叶鬼灯檠的根状茎。 原植物 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根状茎圆柱形,横生,直径3~4cm,内部微紫红色;茎具棱,近无毛。掌状复叶,柄长15~40cm,基部扩大呈鞘状,具长柔毛;小叶片5~7,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7.5~30cm,宽2.7~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重锯齿,上面沿脉疏生近无柄之腺毛,下面沿脉具长柔毛,基部无柄。 多歧聚伞花序圆锥状,长约26cm,花序轴和花梗均被白色膜片状毛,并杂生少数腺毛;花梗长约1mm;萼片(6-)5,近三角形,背面和边缘被柔毛与短腺毛;花无瓣;雄蕊10,长1.2~2.6mm;子房近上位,心皮2,下部合生,花柱2。蒴果卵形,具喙;种子多数,褐色,纺锤形,微扁。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3页.图197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0~3400m的林下、灌丛、草甸和石隙处。 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 。【生药】:采集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 药材产于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甘肃。 鉴别 干燥完整的根状茎为扁圆柱形或棒状,长可达20~30cm,直径3~6cm,多弯曲。 表面栓皮棕褐色,有横皱及纵皱纹,具褐色鳞片,尤以顶端为密,有时呈毛茸状;并散生须根或除去须根后的痕迹。商品多已横切或纵切成片,片厚约1cm;切面红棕色,干缩不平,具突起的小点作同心环状排列,有粉质,并现白色结晶。 无臭,味苦涩。以干燥、片尺、切面红棕色者为佳。 。【化学】:鲜根茎含淀粉18%、糖类20.1%;干根茎含淀粉42.5%~51.5%、糖类47.5%[1]、蒽醌甙、强心甙、鞣质[2]、岩白菜素(Bergenin)[3]。 附 叶含鞣质[1]。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40 [2] 陕西新医药 1972;(2)∶32 [3] 中草药通讯1974;(2)∶20 【药性】: 性味 ❶ 《中国药典》:“苦、涩,平。” 功效 消炎解毒,收敛止血。 主治 湿热下痢,久泻,白浊,带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疮毒,金疮。 ❶ 《中国药典》:“腹泻,菌痢,便血,子宫脱垂,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油、醋调敷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湿热下痢:慕荷、马齿苋、薤白头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中药志》:“治痢疾、腹泻:将慕荷根茎切片粉碎制成片剂、浸膏或软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