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顿·仁钦珠
【生卒】:1290—1364 【介绍】: 元人译为“卜思端”。 藏族佛教学者,夏鲁派的创始人。后藏夏卜麦地方(今西藏日喀则境内)人。生性平和、谦恭、聪颖。幼年随从母亲学习藏语文及读诵佛经,对所学教法能过目不忘。 元贞二年(1296),向大菩提粗普瓦发大乘愿。元大德二年(1298),求取萨迦派胜钟坛城四灌顶,受持明戒。 十一年于堪布仁钦僧格贝桑布和大师索南贡布座下剃度受沙弥戒,聆习三藏(即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经典和五部大论(即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皇庆元年(1312)从堪布勋努扎巴贝受比丘戒。后随从著名大译师堪布塔尔巴学习音韵、梵文等。 二年致力于佛法的讲、闻、修诸业,常云游各地讲经说法,广转法轮。 曾至楚布等寺宣讲《波罗密多经》、《因明学》、《初级辨理》、《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等,并为有缘者传授显密语诀。延祐元年(1314),日喀则东南方之夏鲁万户迎请至夏鲁寺,奉为寺主。 至顺四年(1333),大兴土木,重建夏鲁寺,嗣法弟子衍成夏鲁派。弟子甚多,来自内地、蒙古、新疆、卫藏、安多、康区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其中有不少知名弟子。一生翻译过许多经典,对所传密宗典籍作了分析、鉴别、整理等工作,对显教经论亦作了许多注释。首次校勘、修订、编出《蔡巴甘珠尔》,编辑有《大藏经目录》,著有《佛教史大宝藏论》(亦称《布顿佛教史》)等28函,约20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