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渝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渝舞 中国汉代舞蹈。 渝,也作俞,又名俞儿舞。原为汉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时,“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刘邦定三秦时,賨人为先锋,“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因賨人生活在巴郡渝水一带,故名。巴渝舞是汉代表现军功、歌颂帝王功德的宫廷舞。 舞者手持兵器,身披盔甲,口唱賨人古战歌。伴奏以铜鼓为主,配合击磬、摇鼗、抚琴。 舞曲有《予渝》、《驽渝》、《安台》、《行辞》等。表演人数汉代36人,南朝梁时12人,梁以后8人。三国时名《昭武舞》。晋代改为《宣武舞》,已完全变成祭祀舞蹈。 梁时又恢复旧称。隋文帝曾予废止。唐代宫廷的清商乐中还有此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