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国举荐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国举荐制 金国举荐制金国制定的举荐人才的制度。《金史·选举志四》: “举荐。大定二年 (公元1162年) 诏随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各举廉能官1员。三年,定制,若察得所举相同者,即议旌除。若声迹秽滥,所举官约量降罚。”“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上以选举10事,命奉御合鲁谕尚书省定拟。其一曰: ‘旧格,进士、军功最高,尚且初除丞簿,第五任县令升正七品,两任正七品升六品,三任六品升从五品,两任从五品升正五品,正五三任而后升刺史,计40余年始得至刺史也,其他资格出职者可知矣。拘于资格之滞,至于如此。其令提刑司采访可用之才,减资考而用之,庶使可用者不至衰老。’ 省臣遂似,凡三任升者减为两任,于此资历内,遇各品缺多,则于第二任未满人内,选人材、苦辛可以超用者,及外路提刑司所采访者,升擢之。” “其二曰: ‘旧格,随朝苦辛验资考升者,任满回日而复降之。如正七满回降除从七品,从五品回降为六品之类。今若其人果有才能,可为免降。’ 尚书吏部遂拟,今随朝考满,迁除外路五品以下职事,并应验考次职满有才能者,以本官任满已前15月以上、20月以内,察访保结呈省。其三曰:‘随路提刑所访廉能之官,就令定其堪任职事,从宜迁注。’ 其四曰: ‘从来宰相不得与求仁官相见,如此何由知天下人材优劣。其许相见,以访才能。’ 尚书刑部谓,‘在制,求仕官不得于私第谒见达官,违者追一官降等奏除。若有求请遗, 则以奏闻, 仍委御史纠察。’ 上遂命削此制。其五曰: ‘旧时,臣下虽知亲友有可用者,皆欲远嫌而不引荐。古者举贤不避亲仇,如祁奚举仇,仁杰举子,崔祐甫除吏800皆亲故也。其令五品以上官,各举所知几人,违者加以蔽贤之罪。’ 吏部议,内外五品以上职事官,每岁保廉能官1人。外路五品、随朝六品愿举者听。若不如所举者,各约量降罚。今拟贤而不举者,亦当约量降罚。其六曰: ‘前代官到任之后,即举可自代者,其令自今五品以上官,举自代以备交承。’吏部按 《唐会要》,建中元年 (公元780年) 赦文,文武常参官外,节度、观察、防御、军使、刺史、赤令、畿令、并七品以上清官、大理司直评事,受命之3日,于四方馆上表,让1人以自代,外官则驰驿奏闻。表付中书门下,每官阙即以所举多者量授。今拟内外官五品以上到任,须举所知才行官1员以自代。太傅、丞相、平章谓,‘自古人材难得,若今举以自代,恐滥而不得实材。’参政谓,‘自代非谓即令代其人也,止类姓名,取所举多者约量授之尔,此盖舜官相让,《周官》推贤之遗意。’ 上以参政所言与吏部同,从之。其七曰: ‘随朝、外路长官,一任之内足知僚属之能否,每任可令举几人。’ 吏部拟,今内外五品以上职事官长,于僚属内须举才能官1人,数外举者听。其八曰: ‘人才随色有之,监临诸物料及草泽隐逸之士,不无人材,宜荐举用之。’ 吏部拟,监临诸物料内,以外路五品、随朝六品以上,举廉能者,直言所长,移文转申省,差官察访得实,随材任使。草泽隐逸,当遍下司县,以提刑司察访呈省。随色人材,令内外五品以上职官荐之。其九曰:‘亲军出职,内有尤长武艺、勇敢过人者,其令内外官举、提刑司察,如资考高者,可参注沿边刺史、同知、县令。’ 吏部拟,若依本格资历,恐妨才能,若举察得实者,依本格减一资历拟注。尚书省拟,依旨升品拟注。其十曰: ‘内外官所荐人材,即依所举试之,委提刑司采访虚实,若果能称职,更加迁擢,如或碌碌,即送常调。古者进贤受上赏,进不肖有罚,其立定赏罚条格,庶使人不敢徇私也。’ 省臣议,随款各欲举人,则1人内所举不下5、7人。自古知人为难,人材亦自难得,限数多则猥避责罚、务苟简,不负圣主求贤之意。拟以前项各款,随色能举1人,即充岁举之数。如此则不滥,而实材得矣。每岁贡人数,尚书省复察相同,则置簿籍之,如有阙则当随材奏拟。” ☚ 金国廉察制 金国会试员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