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楂 中药名。 出《本草衍义补遗》。别名:机,鼠查,羊梂,赤爪实,棠球子等等。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野山楂Cr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的果实。 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 单叶互生;托叶近卵形;叶柄长约3毫米,有时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3深裂,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锯齿,基部楔形,渐窄缩。花5~6朵簇生成伞房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外侧密生细毛。梨果较小,呈红黄色,近圆形,直径约1~1.5厘米。花期5~6月。 果期8~10月。生于荒山坡、溪边、路边疏林及灌丛中。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等地。以上两种植物的根(山楂根)、木材(山楂木)、茎叶(山楂茎叶)、种子(山楂核)亦供药用。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山楂采得后,横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晒干。野山楂采得后,晒干即可,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商品山楂片称“北山楂”;野山楂称为“南山楂”。 商品常为3~5毫米厚的横切片,多卷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有的种子已脱落;有的片上可见短果柄或下凹的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主产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陕西、山西、江苏亦产。 表面灰红色,有细纹及小斑点,顶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残痕。质坚硬,核大,果肉薄,棕红色。气微,味微酸涩。以个匀、色红、质坚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此外尚有下列同属植物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山楂入药。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分布东北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分布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 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肺、肝经。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散。脾胃虚弱者慎服。 ❺ 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 ❻ 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山楂。上等分为细末,每服3~6克,盐、酒调,空心热服。(上二方出《百一选方》)。 ❼ 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球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2服(《本草纲目》)。 ❽ 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山里红果实中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及甙类。 野山楂果实中含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鞣质、皂甙、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及脂肪等。欧洲产的山楂Crataegus oxyacantha等的果实中含熊果酸、齐敦果酸、山楂酸、鞣质、金丝桃甙、咖啡酸、绿原酸、乙酰胆碱、胆碱、脂肪油、谷甾醇、酒石酸、苹果酸等。种子含苦杏仁甙、金丝桃甙、脂肪油等。树皮含马粟树皮甙。 ❶ 对血压的作用:麻醉兔静脉注射山里红片乙醇浸出物可使血压缓慢而持久地下降,维持3小时左右。蟾蜍全身血管灌流则使血管扩张。本品尚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在国外,与国产同属不同种的多种山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受到重视。如五蕊山楂Crataegus pentagyna的流浸膏对实验性胆甾醇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有降低血胆甾醇作用,提高卵磷脂/胆甾醇之比,降低器官的胆甾醇沉著以及降低血压作用。对动物有中枢兴奋作用。 提出的皂甙,亦有类似作用。 从C.curvisepalaz和单子山楂C.monogyna叶中提出的总黄酮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及强心作用,并能舒张冠状血管。后者还能加速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狭心症的恢复。 C.oxyacantha也表现类似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