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室性早搏的分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室性早搏的分级 亦称“Lown分级”。 Lown在1970年和Wolf在1971年提出了室性早搏的分级系统,用于评价室早的预后及确定抗心律失常的效果。以后经过他们和其他学者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近年来通用的Lown分级系统。Lown根据动态心电图观察的结果,将室早分为(0~5)6级。 Lown认为室早级别越高猝死危险性越大。 Lown分级系统见下表: Bigger曾在1975年提出将1级分成1A(每分钟少于1次的室早)和1B(每分钟多于1次的室早),但现已很少使用。为了对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有较准确的定量判断,常依据动态心电图资料,对病人室早作出详细的Lown分级。 如03 14 表示: 0级:在3小时期间呈0级; 1级:在4小时期间呈1级; 2级:在6小时期间呈2级,室早总数760个; 3级:在6小时期间呈3级,在每1小时内发生多形性室早的频率最多为3次; 4A:在4小时期间呈4A级,最大频率为每小时2次; 4B:在2小时期间呈4B级,共有4次室速发作,每次最多为7次搏动; 5级:在1小时期间有R-on-T现象,共发生3次。 这种记录方法能较客观地定量估价治疗前后病人室早的情况,以此估价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Lown分级的高级别室早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在一些健康人中也可出现,其危险性也有待进一步确定。另外,从0~2级仅反映室早的数量关系,但并没有体现室早的性质,而从3~5级仅反映性质的改变,又缺乏数量的改变,显然不够全面。Lown分级没有考虑到室早本身形态的特征,而室早的心电图形态常可因心肌病变引起改变。此外,L。 wn分级法的一个明显弱点为,没有考虑到其基础电生理这一关键性特性,因为由环行折返和异位自律性增强的室早,其预后可能不同。尽管存在争议,但Lown分级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早危险性的估计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