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曹魏屯田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曹魏屯田制

 东汉末年曹操和三国时期魏国实行的土地制度。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曹操为保证军粮供应,发展自己势力,于196年接受部下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实行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成效很大。以后曹操广泛推行屯田。所谓屯田,即把农民用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开垦、耕种政府掌握的大量荒地。屯田区自成体系,不隶属于郡县,分别由相当于县令的屯田都尉和相当于太守的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管理,并直属于中央的大司农。参加屯田的农民称屯田客,几十人为一屯,集中耕种。他们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交纳地租,用官牛的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对分。屯田客在交租之外,不服兵役和一般的徭役,生活也较一般贫苦农民有保障,因此生产兴趣较高。此即民屯。另外,还有军屯。军屯士兵称“屯兵”或“士”。他们一面耕种田地,一面担任防守任务。曹操实行屯田,几年后“所在积粟,仓廪皆满”,为统一北方打下了物质基础。曹丕代汉建魏后,继续实行屯田制,使魏国经济力量不断壮大,为日后西晋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魏屯田制

曹魏屯田制Cao weituntianzhi

东汉末年,长期不断的豪强兼并战争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远走他乡,在军阀混战中,一些大地主也不能自保,不得不放弃土地流亡。于是,在北方农村“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存在。建安元年(196),曹操攻破汝南、颍川黄巾军后,夺得大批劳动人手和农具,便在许昌附近开辟荒田,募民耕种,得谷百万斛。后曹操令郡国置田官,把屯田制度广泛地推行起来。曹魏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是募农民分种土地,由官府提供耕牛的农户,收获时与国家四六分成,若用自己的耕牛,则与国家对分收获,屯田民由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和屯田都尉等官管理,统属于中央的大司农。屯田民一般不负担另外的徭役,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在生产方面,政府保证农时,在技术上提倡精耕细作,并集中力量兴修水利,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北方的农业生产。除了民屯以外,还有军屯,即以军士耕种,由大司农属官度支中郎将指挥。曹魏最大的军屯是邓艾在淮河两岸的屯田,有屯兵4万人,每年可获粮500万斛。军屯的实行,对于开垦荒地,减轻农民养兵运粮的负担,起了积极作用。曹魏屯田发展了生产,加强了曹魏集团在军阀中的实力,为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三国   九品中正制 ☛
000034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