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曹靖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曹靖华1897—1987

河南卢氏人
中共党员。著名文学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世界文学》主编等职。译著有《铁流》、《保卫察里津》、《虹》、《第四十一》等,著有散文集《花》、《春城飞花》、《飞花》等,编有《鲁迅书简》(致曹靖华)。
原名:曹联亚
笔名:靖华、亚丹
化名:汝珍、郑汝珍、联亚、K·H
别名:安得华

曹靖华

而今百龄正童年——记曹靖华
怀念老友靖华同志
在伯父曹靖华身边
粽香飘飘忆当年
我在五四运动中
“为起义了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人”——访著名翻
译家曹靖华先生
彭龄
臧克家
曹秀玲
曹靖华
曹靖华
张敬铭等
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204页
解放日报1981年12月20日
河南日报1982年7月8日
人民日报1982年8月24日
文汇报1984年5月4日
苏联文学1981年3期
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我国著
名翻译家曹靖华简介
岳凤麟聊城师院学报1982年2期,翻译通讯
1984年3期
梅香暗动骨弥坚——访作家曹靖华
曹靖华同志参加的是第二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兼答谢照明、王予民两同志质疑
谢大光
蒋志彦
文艺报1982年8期,文苑掇英第53页
青运史研究1984年1期
曹靖华年谱简编
曹靖华传略
曹靖华
曹靖华
曹靖华
自传
曹靖华
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中国翻译家曹靖华
冷柯毛粹
张德美
方雪纯等
蒋心焕 朱德发
李立明
曹靖华
阿英
吴振标
河南大学学报1984年5期
艺谭1985年2期
*中共人名录第452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9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91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下)第477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9页
名人轶事录第139页

曹靖华

一束洁白的花:缅怀曹靖华
一代宗师曹靖华传
曹靖华
我和“忙人操”
屹立的苍松
盗取“天火”的人——悼靖华师
悼念曹靖华同志
曹靖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等主编
尚允康
丁言模
曹靖华
草明
贺朗
葛一虹
文化艺术版社1988年版500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89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99页
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3日
人民日报1987年8月13日
广州日报1987年9月8日
光明日报1987年9月20日
人民日报1987年9月23日
安息吧,躬耕者
萧红与曹靖华——萧红研究拾遗
悼念曹老
曹彭龄
沈卫威
季羡林
文艺报1987年10月3日
哈尔滨日报1987年10月3日
文艺报1987年10月10日

悼念曹靖华先生
悼念曹靖华同志
忆靖华老师
悼曹靖华同志
“无情”背后的热情——追念曹靖华
勇敢的盗火者——悼念曹靖华同志
曹靖华访问记(1—4)
好花常在世——记著名作家、翻译家曹靖华
忆曹靖华先生
人生奋斗之路——记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散
文家曹靖华
李準
戈宝权
张枬
王仰晨
叶君健
张羽
钟子硕 李联海
赵尊党等
宋如山
王国庆
光明日报1987年10月11日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13日
光明日报1988年6月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9月19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9月30日
中国青年报1987年9月22日
新文学史料1986年1—4期
名人传记1986年2期
飞天1986年7月号
人生与伴侣1986年8期
《曹靖华访问记》序
给奴隶偷运军火的“猛士”
对乡里的情,对青年的爱——悼念曹靖华同志
情重如山
曹靖华对我国早期话剧的贡献
曹靖华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曹靖华同志生平
李何林
本刊编辑部
王黎晖
菡子
张德美
苏金伞
新文学史料1987年3期
世界文学1987年3期
时代青年1987年12期
新观察1987年20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8年1期
中州今古1988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1期
我国翻译界的一面旗帜——悼念曹靖华老师
曹靖华的青少年时代
曹靖华——列宁格勒大学名誉博士
岳凤麟
尚允康
谢列布里亚科夫著
苏玲译
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名人传记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曹靖华青年时代
曹靖华同志在列宁格勒大学
飞花之路——访曹靖华
给起义的奴隶们偷运军火的人
给一位中国文学家的褒奖
张羽
毛粹
钟子硕 李联海
金肇野
(苏联)《文学报》
苏 玲译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靖华同志在列宁格勒的日子
靖华同志在西北大学
难忘的回忆
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他是我们的普罗米修斯——忆靖华师
同曹靖华同志相处的日子
未名社作家研究资料丛书·曹靖华研究资料
无尽的思念
一束洁白的花——缅怀曹靖华
崔永昌
单演义
肖苇
陈嘉平
金荃
戈宝权
张德美编
苏玲
张 羽 岳凤麟等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忆曹靖华师翁
铮铮风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曹靖华研究专集
祝贺曹靖华教授九十寿辰
关山复
高莽
林佩云 乔长森
(苏联)齐赫文斯基
著苏 玲译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2期
一代名师——悼念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
同志
付克中国俄语教学1988年5期
一代宗师——曹靖华传略
曹靖华,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曹靖华的戎马生涯
怀念曹靖华先生
曹靖华与前苏联作家的通信
冷柯
岳凤麟
尚允康
魏荒弩
河南党史研究1988年6期
国外文学1990年1期
名人传记1990年2期
随笔199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2期
历史的安排:嵇文甫与范文澜、曹靖华、冯玉祥
著名文学翻译家曹靖华译著文集第一卷出版
纪念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曹靖华诞辰100周
嵇道之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河南大学学报1995年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362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329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曹靖华(1897—
1987)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40页
曹靖华

曹靖华1897—1987

翻译家。原名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人。1919年在河南省立二中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参加未名社。1926年参加大革命,次年再度去苏联,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23年起开始翻译苏俄文学作品,与鲁迅过往甚密。抗战时期去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主编《苏联文学丛书》。主要译作有《苏联作家七人集》、契诃夫的《三姐妹》、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列昂诺夫的《侵略》、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斐定的《城与年》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任《世界文学》主编,出版散文集《花》《飞花集》等。有《曹靖华散文选》《曹靖华译著文集》。

☚ 宗白华   宋云彬 ☛
曹靖华

061 曹靖华1877—1987

文学翻译家,俄国和苏联文学作品的译者。原名联亚。河南卢氏县人。1920年开封省立二中毕业,翌年赴苏,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至1927年,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等校任教。1933年回国,在北平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经瞿秋白推荐,他的第一本译作,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在《新青年》发表。1930年应鲁迅之约,翻译绥拉菲摩维支《铁流》,此书由鲁迅出资于1931年由三闲书屋出版,后又多次重版,影响甚广。1951年任刚成立的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1978年后,任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译协顾问等。译著尚有: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瓦西列夫斯卡娅的《虹》,西蒙诺夫的《望穿秋水》(剧本),列昂诺夫的《侵略》(剧本),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克里莫夫的 《油船“德宾特”号》,斐定的《城与年》等。

☚ 包天笑   鲁迅 ☛
曹靖华

曹靖华1897—1987Cao Jinghua

文学翻译家、教育家、散文家。河南省卢氏县人。20年代初,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1927年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赴苏联留学,1933年秋回国。此后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俄苏文学的介绍与翻译,并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主要翻译作品有:《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契诃夫戏剧集》、《盖达尔选集》、《一月九日》等30余种。解放后,于60年代初开始兼事散文创作。主要散文集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1983年出版了《曹靖华散文选》。
曹靖华的散文大致可分为“往事漫忆”和“山水游记”两类。其中缅怀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文字占很大的比重,这些篇章写得精美、深沉、真切动人,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佳作《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从“衣着”细事上生动传神地映照出世情、人情;其散文语言在总体活用口语的基础上,点染一些“文言”色彩,喜用骈对和排句,显得古朴典雅,富有音乐美感。名篇《三五年是多久》,大胆采用复沓重叠的吟诵手法,浓烈地抒发了根据地人民对党中央、对工农红军的深切思念盼望之情,节奏分明流畅,散文的“音乐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 吴伯箫   郭风 ☛

曹靖华1897~1987

当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旋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再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东方学院任教。1933年秋归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任教。这期间和鲁迅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俄语系系主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1923年起,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苏联革命作品,并主编了反法西斯的苏联抗战文艺丛书。主要小说作品有《三姊妹》、《铁流》、《粮食》等数十部。散文作品主要有《花》、《春城飞花》和《飞花集》等,文笔简洁淡朴、涵演深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