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孔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孔德 【生卒】:1798—1857 【介绍】: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 出生于法国一个地方税务官家庭。9岁离家读中学。16岁进入巴黎综合工艺学校学习两年。在生活极为贫困的情况下,他广泛地阅读了哲学和历史著作,并靠读书和撰稿谋生。 他的思想受到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孔多塞等人的影响。但对他一生影响最重大的是著名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亨利·圣西门。 孔德曾担任圣西门的秘书,思想上同圣西门很相近,但七年后则因不满意圣西门不够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与之分手。此后,孔德设堂讲授实证哲学,组织“实证哲学研究会”,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学派。 1822年开始写作《实证哲学教程》,不久因患精神病而中断,1829年康复后继续写作并完成了这部著作。 1842年完成《科学等级》的写作。 1846年到1854年撰写了关于社会学的著作《实证政治体系》。 孔德作为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首次提出“实证”和“实证哲学”概念,认为经验是实在的、有用的、确定的、精确的,因而是实证的。 实证哲学只以经验的知识为研究对象,为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因而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真正的新哲学。孔德从实证观点出发研究社会历史。他最先使用社会学的名称,并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或叫社会形态学和社会动力学或叫社会成长和进步学。他主张用研究生物有机体的方法研究社会,认为社会有机体同生物个体一样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是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城市和公社是社会的真实器官。 他认为社会生活总是力求达到平衡,力求达到阶级利益的和谐,因此宣称社会革命是“有害”的。孔德提出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规律”:在神学阶段,人们在经验之外虚构客观世界的内在本性;在形而上学阶段,人们用抽象思辨方法构筑关于世界的理论体系;在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人们则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探求精确有用的知识。这是宇宙每一个领域知识的积累都经历过的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和工业时期三个阶段。 孔德认为,19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化到实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验知识可以用来理解社会现象,而且能够用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这种用思想的发展来解释社会的发展的理论,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