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妇在妊娠中期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候群时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时可并发子痫,表现为抽搐、昏迷,可伴有心衰、肾衰及胎盘早剥,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高龄初孕及较年轻的孕妇多见。临床分轻、中、重三类。本病属中医学“子晕”、“子痫”范畴。 〔病因病机〕 妊娠高血压的发病与母胎之间存在著免疫不协调状态,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高,前列腺素合成失调,醛固酮系统失调,孕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及钠离子潴留。可并发主要脏器如心、脑、肾、肝、胎盘组织的缺血水肿,甚至有坏死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属妇产科危、急、重症之一。 中医认为脏器本虚、因孕更虚,肝失所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是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 〔西医诊断标准〕 一、轻度 血压达17.3/12kPa,或较基础血压高4/2kPa;也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 二、中度 血压>18.6/13.3kPa,<21.3/14.6kPa,尿蛋白(+)或伴水肿及头晕,眼花等不适。 三、重度 1.先兆子痫 血压≥21.3/14.6kPa,或蛋白尿 2.子痫 在妊娠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抽搐。 四、能够除外妊娠前患高血压、肾炎、糖尿、癫痫等疾患者。 〔鉴别诊断〕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时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妊娠合并高血压:本病患者,孕前即有高血压病史,多见于经产妇,年龄偏大者。临床上血压一般在26.7/13.3kPa左右或以上,尿蛋白无或(+),肾功能正常;也可随妊娠继续有肾功改变。眼底小动脉硬化,重者可有出血或渗出。产后血压继续不变。 2.妊娠合并肾炎:常有肾炎的病史。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并在妊娠前发病。出现肾功的显著减退,眼底呈肾炎性视网膜改变,水肿呈轻度或重度。血压超过26.7/14.6kPa以上,尿蛋白 3.妊娠合并嗜铬性细胞瘤:该病患者的高血压是呈发作性升高,时高时低。轻度创伤、注射、麻醉、手术、甚至大小便均可诱发,同时伴有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尿糖阳性。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唑啉试验可有阳性结果。 二、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现子痫抽搐时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妊娠合并癔病性抽搐:常见于较年轻的孕妇患者,多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因素。尤在人多的场合易发作或加重,但很少受伤。肢体强直但无抽搐;有卒然倒扑但无意识障碍;有呼吸急促但无呼吸暂停,无尿失禁及舌咬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无改变,用暗示法可使症状加剧或终止。 2.妊娠合并癫痫大发作:有发作病史或外伤史,发作前无头晕、头痛、眼花、胸闷等症,无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开始抽搐时即表现为全身肌肉的特殊抽搐。而子痫抽搐除有头晕、眼花等先兆外,抽搐时首先表现在面部、口角的肌肉抽搐后波及全身。 3.妊娠合并手足搐溺症:常见于低钙血症,以疼痛性、痉挛性肌肉收缩为特点,伴有麻木异常的感觉,抽搐时牙关紧闭、握拳或伴大拇指内收,上臂内收时屈曲,下肢呈足内翻尖足位,膝、髋关节屈曲,严重者全身骨骼肌、平滑肌痉挛,出现喉、气管、胃肠、膀胱、膈,甚至心肌痉挛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腹痛等。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子晕 1.阴虚肝旺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心惊怔忡,夜寐多梦易惊,颜面潮红,舌红或绛,脉弦细滑数。 2.脾虚肝旺 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头昏头重如眩冒状,胸胁胀满,纳差便溏,苔厚腻,脉弦滑。 二、子痫 1.肝风内动 妊娠后期颜面潮红,心悸烦躁,突发抽搐,甚则昏不知人,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2.痰火上扰 妊娠晚期,或正值分娩时,卒然昏不知人,四肢抽搐,气粗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左侧卧位休息。轻者可嘱其在家卧床休息。如果家庭条件有限,休息有困难或48小时情况无好转需住院治疗。卧位休息以左侧卧位更重要。 2.饮食管理:可正常饮食,不需限制食盐。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子晕 1.阴虚肝旺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 枸杞子20g 菊花15g 知母20g 黄柏15g 熟地30g 山药20g 茯苓10g 山茱萸20g 泽泻10g 丹皮10g 石决明20g 龟板15g 钩藤15g 何首乌20g。 加减:心烦加栀子15g;腹胀加白术15g。 2.脾虚肝旺 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 方药:白术散加味。 白术30g 茯苓15g 大腹皮15g 生姜7片 陈皮15g 钩藤20g 石决明20g。 加减:腹胀加砂仁10g。 (二)子痫 1.肝风内动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味。 羚羊角20g 勾藤20g 桑叶20g 菊花15g 贝母15g 竹茹15g 生地15g 白芍10g 茯神15g 龟板15g 甘草10g。 2.痰火上扰 治法: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味。 牛黄10g 朱砂10g 黄连15g 黄芩15g 栀子10g 郁金20g 竹沥10g 苍术10g 白术20g。 三、硫酸镁治疗 硫酸镁为妊娠高血压解痉挛的首选药。首次剂量25%硫酸镁10ml加50%葡萄糖20ml经静脉缓慢推入;或用25%硫酸镁20ml加10%葡萄糖100~200ml于1小时内静脉滴入。续之用25%硫酸镁60ml加10%葡萄糖1000ml中,以1.5g/小时的速度,经10小时静脉滴入。夜间加用25%硫酸镁20ml,加1%普鲁卡因5ml深部肌肉注射,经此治疗,第一个24小时的硫酸镁总量可达22.5~25g,临床可获显效。 应用硫酸镁禁忌症❶ 膝反射消失。 四、扩容治疗 本治疗的原则是在解痉的基础上扩容,在扩容的基础上脱水利尿。 目前应用的扩容剂有晶体、胶体二种,晶体包括平衡液、碳酸氢钠等,胶体包括白蛋白、血浆、全血、右旋糖酐,海脉素等,可酌情选用。临床以胶体治疗为多。 扩容剂应用的适应症:凡红细胞压积>35%,全血粘度比值>3.6~3.7,血浆粘度比值>1.6~1.7应给予适应的扩容剂。 扩容剂应用的禁忌症:凡心血管负担过重,有肺水肿表现,肾功不全者禁忌扩容。 五、降压治疗 本项治疗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胎盘血灌流量为原则。以下药物可酌情选用。 1.肼苯哒嗪:常用量12.5~25mg,肌注。或12.5~25m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静脉滴注,当血压降至18.6~20/12~13.3kPa时需减慢速度或停止用药。无论如何不能让舒张压下降至12kPa以下,以免影响胎儿血流灌注。 2.甲基多巴:一般用0.25g1日3次口服,必要时0.25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应注意头晕、嗜睡、口干、皮炎等副作用。 3.利血平:只有当患者不适应硫酸镁及肼苯哒嗪的情况下,血压又较高时临时应用,一般1~2mg肌注,或1~2mg加入10%葡萄糖200ml中静点。值得注意的是利血平不能防止或控制子痫的发作,不能连续应用。 六、冬眠疗法 优点: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压迅速,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广泛抑制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减轻对不良刺激的反应。 缺点:倘若血压下降太快,使肾与胎盘血流量更加不足对胎儿不利。尚可增加子痫患者肝功能的损害。 从以上利与弊的衡量看,某些重度孕症高患者若对应用硫酸镁治疗已有禁忌或效果不佳时,仍不失为有效的药物。 用法:冬眠1号合剂:杜冷丁100mg、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可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点。也可减半称为冬眠半量。常用冬眠1号半量肌注,每6~8小时1次,或用半量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点。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可使血压低于17.3/12kPa,用药后禁直立,防止体位休克发生。 冬眠Ⅱ号合剂为冬眠Ⅰ号加海特琴0.6mg为一个全量。 七、镇静剂 1.安定5mg每日3次口服,或10mg静脉注射。 2.阿米妥钠:0.2~0.5g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多用于子痫发作应用硫酸镁无效时。或用阿米妥钠0.1g口服,每日8小时1次。临床只用1~2天,不可常用。 3.苯巴比妥:常用0.03~0.06g,1日3次口服。或0.1~0.2g肌注。 4.吗啡、杜冷丁:可作为重度孕高症患者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后的止痛药,借以防止产后发生子痫。在农村或山区若遇无硫酸镁静脉注射条件下,可立即皮下注射吗啡10~15mg或肌注杜冷丁100mg后能够为患者争取时间作其他处置或转院治疗。 5.水合氯醛:10%水合氯醛10ml,1日3次口服,或15mg加米汤20ml保留灌肠,15~30分钟可使患者安睡,作用时间可维持6~8小时。注意心、肝、肾功能减退者禁用。 八、利尿 适应症:心脏负担过重,有心衰,有肺水肿。或血容量过高、重度贫血并常伴有潜在性肺水肿,全身性水肿者。 1.速尿:20~40mg肌注,必要时用20~40mg加5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缓慢注射。 2.甘露醇:渗透性利尿剂,可利尿、降低颅内压。可20%甘露醇200~250ml或山梨醇200~250ml于15~20分钟内迅速滴注结束,否则利尿作用差。 3.双氢克脲塞:为排水、排钾、排钠利尿药。常用25mg,1日2~3次口服。连用3~5天,同时需补10%氯化钾10ml,1日3次口服。 4.氨苯喋啶:排钠性利尿药,不排钾,不必补钾,一般用50~100mg,每日3次口服。 5.高渗葡萄糖:2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40~50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 九、适时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妊娠,所以不终止妊娠,症状不会清除,故适时终止妊娠是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一)引产指征 1.重度孕高症患者经48~72小时治疗无效,胎儿尽管未成熟,但为保母体安全,可予引产。 2.重度孕高症患者,若孕期已达37周,经治疗后好转。 3.病程达8周以上或孕周达36周,特别是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或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者予以引产。 4.子痫已被控制达12小时者。 (二)终止妊娠的方式 1.从阴道分娩:宫颈成熟者一般行人工破膜引产,不成熟可静注安定10mg或按摩乳头共1小时,一般1~2日后宫颈条件明显改善。 2.剖宫产指征: 3.术后注意事项: 十、子痫的处理 1.控制抽搐:一旦抽搐发作,应尽快控制。首选硫酸镁,必要时采取强有力的镇静药。血压过高加用降压药物静脉滴注。降颅内压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出现肺水肿时则用速尿20~40mg静脉注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护理:患者应置身于单人暗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声光的刺激,保持安静。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防止受伤,防止舌咬伤。 3.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作血尿化验及特殊检查,及早发现与处理脑溢血、肺水肿、急性肾功衰竭等并发症。 十一、其他疗法 1.取嚏疗法:生半夏适量,研末吹患者鼻中令其作嚏。主治妊娠痫症及临产昏厥不省人事。祛痰开窍。 2.烟熏法:石头一块,好醋适量,烧红石头,放盆内以好醋淬之,让产母闻醋气。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用以预防痫症。 3.涂擦法:黄蜡、枯机、麻黄各等份。将枯机、麻黄研末,将黄蜡与二药和匀,用时取之涂擦牙关立效。具有祛风化痰之功效,适用妊娠子痫。 4.敷脐法:芜元25g(醋浸一1日)明雄3g、明矾3g、胆南星5g、白胡椒3g、生姜汁1小杯。将诸药混匀研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5~30mg加入生姜汁调和如泥,捏成圆形药丸如桂圆大,将药丸纳入患者脐孔穴中,用手按紧,外敷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控制发作为止。具有解痉通络作用,适用妊娠痫症。 5.针灸疗法:抽搐时针刺曲池、合谷、承山、太冲;昏迷针刺人中、百会、曲池、涌泉;牙关紧闭可针刺下关、颊车。 十二、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每日2次,每次1丸,连用7~10天为1疗程清热化痰降压。 2.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1~2丸连用1个月为1疗程,滋阴补肾。 3.安宫牛黄丸:用于先兆子痫伴热极生风之象者如面色紫红,心烦意乱,舌红绛,苔黄燥无津或生芒刺,脉洪大或弦长有力的风兆,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清热镇惊熄风。 十三、食疗 1.三豆汤:绿豆、黑豆、黄豆加金银花、甘草适量,水煎服1日3次,用以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 2.鲜鲤鱼汤:鲜鲤鱼1条加生姜3片文火清煮1小时,取汤200ml,分2次口服,消肿利尿。 3.黄芪水煎2次,取出汤液煮乌龟或兔肉食之,具有消除尿蛋白作用。 十四、推拿 治则:平肝安神、化痰除浊。 取穴:印堂、太阳、百会、风池、风府、大椎、肾俞、涌泉。 手法:取坐位,自下而上用推法推桥弓,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每侧约1分钟。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直线向上至发际,往返4~5次,再从印堂至眉弓至太阳。往返4~5次;再从两侧太阳穴至另一侧太阳穴用揉法操作3~4次;用散法在头部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到后下方治疗,每侧20~30次。在头顶部用五指拿法,至颈部改用三指拿法,沿颈椎两侧拿至大椎两侧,重复3~4次,配合摇拿百会、风池;用一指禅推法,以风府沿颈椎向下到大椎往返治疗,其后在颈椎两膀胱经用一指禅推法往返治疗约4分钟。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一线,以透热为度。最后直擦足底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朱砂、牛黄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此外牛黄尚有强心,增加胆汁分泌,利胆保肝作用。黄芩解热、降压、利尿、镇静的作用明显,并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缓解肠管痉挛的作用。动物实验中表明黄连所含小蘗碱可扩张血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黄柏的降压作用显著而持久。钩藤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并能抑制实验动物的癫痫反应的发生、能抑制血管的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但不易久煎,否则破坏钩藤碱,影响降压效果。羚羊角浸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和强力的镇痛作用,其煎剂有解热作用。蜈蚣具有显著的止痉挛控制抽搐的作用。其该方面的作用强于全蝎。茯神有明显的镇静、利尿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