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夜花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夜花藤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 细红藤(广西),吼喃浪(云南傣族语)。 基源 为防己科夜花藤属植物夜花藤的全株。夜花藤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有1种,药用。 原植物 夜花藤Hypserpa nitida Miers〔H.laevifolia Diels;H.cuspidata(Hook.f.etThoms.);Limacia cuspidata Hook.f.et Thoms.〕,又名亮叶夜花藤(云南)。 形态 常绿木质藤本;小枝柱状,有直纹,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 叶长椭圆形,长4~12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钝,两面无毛或有时脉上被毛;掌状脉3条,伸至叶片中部以上;叶柄长1~2cm。雄花序有花数朵,很少10余朵,长1~3cm左右,被柔毛,雄花的萼片7~11,自外到内渐大,最外面的微小,小苞片状,长0.5~0.8mm,背面被柔毛,最内的4~5片阔倒卵形至卵状近圆形,长1.5~2mm,有缘毛,花瓣4~5,近倒卵形,长1~1.2mm;雄蕊5~10,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长1~1.5mm;雌花序常少花,雌花无不育雄蕊,心皮常2个,子房半球形或近椭圆形,长0.8~1mm,无毛。 核果黄色或橙红色,近球形,稍扁,内果皮阔倒卵形,长5~6mm。花果期夏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9页.图155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40~1300m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中南半岛至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全株。 【药性】: 性味 微苦,凉。 功效 凉血,止血,消炎,利尿。 主治 咳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粉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福建药物志》:“治咳、咯、吐、便血,外伤出血:夜花藤9~15g,水煎服。外用研粉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