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戏面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戏面具

●地戏又叫跳神戏,集中于贵州安顺一带。

农历年初和七月十五是跳神戏上演的时间,目的是祈求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戏面具在演员演戏时带在头上方,为的是让站在高处的观众能够看戏,所以地戏面具亦称为“脸子”。

安顺地戏是一种“扮傩和社火相结合”的戏剧,目前这种独特的剧种只在安顺地区得以保留,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地戏在贵州形成的历史无文字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由明代初期军队入黔时带到贵州的。

中原地区古老的舞傩仪式和社火艺术是如何传入贵州的?安顺民间至今流传著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姓汤的军官从家乡带来一副脸子,教士兵跳神的方法,从此传扬开去。至今地戏中只有武戏剧目而没有文戏,大概与当年的军戏有直接关系。

地戏面具已有300多年的可考历史,它从作为附属地戏的道具到成为融戏剧、木雕和彩绘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形式的演化。清代以后的作品,头盔上新添了小圆镜片。

近代地戏面具在吸收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并将脸子与头盔的行当程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文将、武将、少将、老将、女将五种脸谱,即“五色相”。每种脸子都有习惯表现方式,夸张变形强烈,戏味十足。

头盔与耳翅的装饰是最主要的部分。盔戴的形式有“盘龙尖盔”、“盘龙平盔”、“凤翅盔”等。

盔式主要来源于唐宋武将头盔及兜鍪。图中这件女将盔的面具名为穆桂英,是典型的“凤翅盔”式:头盔下方饰盘龙,上面刻“双凤朝阳”,耳翅为一对背飞鹭鸶,角饰为对花,绚丽多彩。

人物脸部的刻画更集中体现了地戏面具艺术特征:平下巴、丹凤眼,嘴唇基本是“地包天”式的开法等。

色彩使用上,地戏面具与其它脸谱艺术一样,采用象征手法,以表现忠勇、坚贞或奸诈、凶恶的人物性格。随著地戏艺术的发掘、研究,地戏面具亦越来越受到文化学、民俗学和美术史家的关注,并被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观念的造型艺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