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传统治学道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传统治学道德 053 传统治学道德中国传统道德中关于学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学者在治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中国学者的治学活动出现甚早,商周时代就有“史”,属最初的学者,“史”是在“学在官府”的体制下垄断治学活动的。春秋末期,孔子首创“私学”,学者逐渐摆脱官府和贵族垄断的治学格局,使治学活动成为学者独立的活动。战国时代,治学活动空前兴盛,百家争鸣,诸子竞说,学者地位空前提高。秦汉以后,学者和治学活动具有双重性,既有从事于“官学”治学活动的学者,也有甘隐林泉从事于独立治学活动的学者。与此相适应,中国治学道德始萌芽于商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代逐渐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秦汉以后渐渐完善和成熟。传统治学道德基本内容包括7个方面。首先,治学之目的在志乎道,代圣贤立言,凡背违先圣先贤之奇端异说,不闻不言、严守古圣先哲所立之道;其二,治学之态度是忠诚老实,求真求实,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逞才好辨,其三,学问之次序,在先立德,次立功,次立言,修身诚意,正道而行,树立高尚之人格学品为首,致于事功为次,著书立言为末;其四,对待师友,应尊师重友,不徒逞己能;其五,治学应重于经世致用,不远离社会现实,为无用之学;其六,勤于学问,要有不耻下问之精神,其七,治学应有博大胸怀,容人容己,不固执偏信。 ☚ 传统士人道德 人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