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达—贝尼奥夫带
本世纪30年代,日本人和达清夫首先发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浅源地震通常靠洋一侧,而向陆一侧震源加深,构成的一个倾斜震源带。 50年代贝尼奥夫对此带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当作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巨型逆断层带。和达-贝尼奥夫带总是与海沟相伴随。一般倾向大陆,也有局部倾向大洋,如澳大利亚东北方的新不列颠岛、所罗门群岛等。震源深度一般在300-400千米,最深可达700千米。 和达-贝尼奥夫带的倾角,沿海沟的走向有15°-90°的变化。该带的长度和倾角与板块俯冲速度的快慢有关。俯冲速度愈大,该带愈长,倾角愈小。西太平洋和达-贝尼奥夫带倾角较大,大多超过45°;东太平洋该带的倾角较缓,不超过30°。海沟是和达-贝尼奥夫带在地表的出露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