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哀qī' āi

❶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多咏社会动乱。杜甫《垂白》: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❷指多种哀伤。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七哀

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乃乐府新题,七非确数,表哀怨之多。这首诗表面是写闺怨,用细致的心理描写,来抒发因丈夫久别不归的孤独寂寞的情怀,读来凄恻动人。但若联系曹植长期遭受政治排挤的处境来看,实际上是寄托着自己遭受压抑而深感痛苦的心情。“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两句内涵深邃,个人失意的苦闷和希望处境改善的愿望,可于个中得之。
☚ 燕歌行   赠白马王彪(并序) ☛

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写于他生活后期的闺怨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诗中,他融合着深深的同情,以新奇的比喻,婉曲致意,写出了长期与丈夫分离的妇女的苦闷和酸楚,使全诗情真意切,哀惋动人。
 首四句本属介绍人物,却出笔警挺,先言物而后及人,精心点染出了孤寂悲愁的氛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有意化静为动,而这朗朗明月的光波涌动对于高楼之上独处的思妇来说,无异是一种揶揄,正所谓明月虽好,人难相聚。正因为此,思妇 “悲叹有余哀”,仰天而嘘,悲从中来,便是情理中事了。而且,思妇的悲哀叹息与明月的朗照相比衬,便益发显得无休无止,分量沉重。
 如果说前面四句是写 “果”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诸多笔墨,便是写 “因”了,即探求高楼之上的思妇何以哀叹不止。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一语揭明了 “愁思妇”悲哀的根由。“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十年”与 “独栖”相对,则独栖的酸涩孤苦便更加明显。“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尘与泥本为一物,浮则为尘,沉则为泥。思妇以此作比,虽涉及了自身与丈夫两方,但主要是在诉说自己 “沉”之艰难处境和不尽悲戚; 而自己的 “沉”,又是由丈夫的 “浮”即久游不归所导致的。所以,此四句思中有怨,怨而又思,情意绵邈,割舍不断,宛如长江大河之水,了无终止。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几句,在表现思妇盼归感情方面则显得更为鲜明直接。这四句,应视为愁思妇的坦诚自白。愿自己化为西南风,已见其与夫相会之心的急切; 而此风要一个劲地直吹入丈夫的怀抱而不仅仅是身边,其热切迫促之情,更显得可即可触。但她又担心,自己的良苦用心是否白费。这里的笔锋转动,无不关乎着愁思妇那执著专一,不可更动的内心情愫。
 从艺术上看,诗人着意比照映衬,奇妙设喻,展思妇之情于尺幅之间,留袅袅神韵于天地之外,使全诗 “文词哀痛,千悲万恨” ( 《庾子山集》 卷一),终于成了表现 “愁思妇” 哀怨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名诗《七哀》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七哀

 题解
 这首诗表面上通过描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久久不归后的孤独、凄凉生活,表现她对幸福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强烈追求。实际是作者在曹丕称帝后,备受歧视猜忌而无缘施展抱负的曲折写照。关于题目《七哀》,余冠英先生认为“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七章)”。
 
原文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释
 ①流光:明澈如水,恍然如流的月光。徘徊:恍动而不前的样子。 ②清路尘:路上飞起的轻尘。 ③浊水泥:水底沉积的淤泥。六朝时人常爱以尘和泥来比喻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④长躯,长飞。 ⑤良:诚然,硬是。
 赏读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明月照高楼”等前六句是第一层。以第三人称叙述,交待人物的生活环境。开头两句写景,明月高悬,星光闪烁,照耀高楼,月光似水一般动荡流折。三、四两句接上两句的高楼写起,楼上有一思妇,叹息声饱含悲哀。五、六句通过一设问,直接点出是宕子(也称荡子,离家在外,追名逐利的男子)之妻。
 “君行愈十年”等六句是第二层,以思妇的口吻,道尽相思之意。七、八句承接上文,道出相思缘由,已分离十年之久。后面四句以路上浮尘和水中浊泥作比,说明两人现如今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以表达相会合好困难之意,暗中寄有作者曾与曹丕异势相争,难以和睦相处的感慨。
 “愿为西南风”以下四句为第三层。这一层思妇进一步写出追求爱情生活的迫切心情。她愿化作一阵西南风,投入丈夫的怀抱。对此,思妇对丈夫的忠贞不渝的思绪全部倾泄而出。结束两句笔势一转,如果夫君变心,我这片痴心又托付给谁呢?满腔疑问,遍体愁结,缠绵蕴藉,余韵悠长。暗寓有我想真心助曹丕,而他却不信任的悲愤和感慨。
 这首诗巧妙变换人称,构思精巧,对人物心理刻画精妙入微,语言清新质朴,格调健朗淡雅,是建安诗歌中较有影响的一首代表作。
 


古代爱情诗词《》七哀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首诗是在曹植后期不幸的境遇下写的。表面上是写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之情,实际上是诗人在政治上被遗弃后产生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抒发了对其兄曹丕打击迫害的愤怒与不平。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六句,这是第一个层次,是全篇之主。诗人先从明月着笔,即景生情,叙写夜深人静的晚上,一轮皎洁的明月悬照高楼,明彻如水的月光在徘徊徜徉,照见高楼上这位哀愁的思妇,正因思念丈夫而悲叹不已,她心底里埋藏的缕缕哀思,就象晃动着的明媚的月光,在轻轻地叩动她的心房,此时此景和思妇之情完全融汇在静谧优美的月景之中了。诗人紧接着设问,这样深切悲思的究竟是谁呢?原来是飘荡在外的游子的妻子啊! 这一设问不仅突出了宕子妻的身分,而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文“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这六句为第二层次,点明愁思的原因,承接得十分自然。正因为思妇是宕子妻,她的丈夫远行在外已经超过十年了,因而她长年孤独地栖宿。而且远行不归的丈夫就象路上飞扬的轻尘,飘荡虚浮,而她自己好比水中沉积下来的淤泥,稳重一心。尘和泥虽同为一物,但飞尘和沉泥是不能相会的,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不知何时才能顺心如愿地会合,形象地烘托出夫妇重会的困难,也隐喻着兄弟骨肉重会的困难。至此,诗人笔锋一转,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四句作结,作为第三层次,表示思妇别无他心,甘心化作西南风,长驱入君怀,这是多么深厚的爱情。但又担心宕子变了心,他硬是不接受,那时她将无所依靠,更加痛苦了! 收得十分缠绵。既明写思妇想见之切,忧虑至深;又暗寓曹植念君之深,但又疑虑重重,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既是写实,又是托讽,结合得自然得体,天衣无缝,这是其最大的特色。曹植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建安时代,他又“生乎乱,长于军”,眼见社会的动乱,军阀的混战,无休止的征役,造成多少人妻离子散,正如吕向所说:“子建为汉末征役别离,妇人哀叹,故赋此诗。”(六臣注《文选》)所以该诗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乱离时代的面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又是曹植托讽之作,怨女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和曹植在政治上受排挤、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共同性。因为此时的曹植,与身为皇帝的曹丕,他们兄弟之间“甚于路人”、“殊于胡越”(《求通亲亲表》),不再是平等的兄弟关系,而是统治与被统治、迫害与被迫害的君臣关系了。所以他所写的怨女、弃妇之作之能够这样哀怨缠绵,凄怆感人,是与诗人在政治上受迫害、被遗弃而产生的哀怨心情是分不开的。无怪乎刘履在《选诗补注》中说:“《七哀诗》比也。子建与文帝(曹丕)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此篇亦知在雍丘所作,故有‘愿为西南风’之语。按雍丘,即今汴梁之陈留县,当魏都西南方。”这是不无道理的。关于这个问题,沈德潜则明确指出:“《七哀诗》,此种大抵思君之辞,绝无华饰,性情结构,其品最工。”(《古诗源》卷五)这首诗确是曹植直抒胸臆,不加修饰,真情流露的妙品。
 该诗起调不凡,结句耐人寻味。开首“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起句,就显得不凡。这种兴象自然的起句,正如王夫之所说:“可谓物外传心,空中造色。”(《船山古诗评选》)它所渲染出的彷徨惆怅的浓郁气氛,笼罩全篇。因为明月的圆缺,最易勾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月光的徜徉徘徊,正是思妇彻夜不眠内心哀思萦回的见证。这一起句的运用,立即满篇生辉,所以沈德潜说:“陈思(即曹植)极工起调”(《说诗晬语》),确非虚言。接着诗人运用比的手法,通过“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的一段议论之后,立即转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作结,这一结句,把一个独守空闺的思妇,日夜盼念宕子归来的愿望一再破灭,只得凭借想象的翅膀,化作西南风,飞渡千山万水,去与亲人会面的急切心情和盘托出,但其结果是“君怀良不开”,其原因,其哀痛,让读者回味。其结尾真所谓“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吕本中《童蒙诗训》)
 同时该诗语言朴素、优美,委婉、含蓄。全诗字字读来,情真意切,出自天然,而又有警句,启人遐想。这都体现了诗人继承和发展了汉乐府民歌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诗品·魏陈思王植》)的长处,从而构成了独自的“清新流丽”的语言特色。
 所以曹植的《七哀》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它反映了建安文学慷慨悲歌的时代精神,至今读来,仍是哀切动人,韵味无穷。

古诗名篇《七哀》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释】
 ①七哀:《文选》列于哀伤诗类,不入乐府。用本题名篇的作品,内容不尽相同。本篇《宋书·乐志》收入《楚调·怨诗》,《乐府诗集》因而题作《怨歌行》,诗中写闺怨,可能有所寄托。
 ②余哀:不尽的悲哀。
 ③宕子:游子。
 ④谐,顺心如愿的意思。
 
 
 【译】
 
 月华如水照在高高的楼台,
 如水的流光正在忧郁徘徊。
 楼台上有一位多愁的思妇,
 那一声深深的叹息里,
 有着多少难言的悲哀。
 
 借问一声,那叹息的妇人是谁?
 据说她是游子之妻。
 夫君呵,你浪迹天涯已过十载,
 孤独的我,夜夜独卧独栖。
 夫君呵,你就像是那飘浮不定的尘土,
 我就是那混于浊水的尘泥。
 那飘浮的尘土与浊泥本不相同,
 二者怎能走到一起?
 
 我就做那西南风吧!
 西南风还可消逝在您的胸怀。
 可是,如果您的胸怀
 不对我这风儿敞开,
 何处呵,才是我的归依。
 
 
 【评】
 宋人刘克庄曾评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忧伤慷慨,有不可胜言之悲”(《后村先生大全集》),实际上,子建后期的诗作,大多具有这种特点,只不过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他不得不时时收敛笔锋,化慷慨为委曲,变直言作象征,从而形成曹植诗歌具有独特风格的象征艺术,譬如诗人在《美女篇》中以“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美女形象象征自己有志不获骋的郁闷心情;在《杂诗》中借南国佳人“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的哀叹发泄诗人的愤闷不平之气,都属此类,而《七哀》诗更是子建象征艺术的力作。
 《七哀》诗,《文选》列于哀伤诗类,不入乐府,用此题名篇的作品,内容亦不尽相同,余冠英认为可能与音乐有关,是“七解”。《乐府诗集》题此篇作《怨歌行》。
 《七哀》诗写的是一个思妇形象,然而,这一形象又是诗人自我的象征。诗人将这两个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融为一体,既写实,又象征,结合得自然具体,天衣无缝;而读者读此诗时,一方面会感受到一位感人至深的“思妇”形象的存在,也只有体味那思妇形象的象征内涵,才会感到和体味出那无言痛苦的深沉。
 此诗全篇象征托喻,尤以起句、结句精彩。
 起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用西汉李陵诗“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的句式,但两相比较,曹子建此二句显然超越前人甚远,李诗质直而少味,而曹诗却可说是“物外传心,空中造色”(王夫之语)。诗人用“徘徊”二字,使无情无感的明月流光,也染上了几多愁思,从而为全诗,特别是为主人公“思妇”的出场渲染出了浓郁的惆怅气氛。
 美好、皎洁的月光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是“徘徊”惆怅的呢?原来,这月光是“愁思妇”眼中的月光,高楼上的这位“思妇”一定是在此徘徊很久了,明月的圆缺,更勾起了这位妇女对亲人的思念,而月光的徜徉徘徊,也正是思妇彻夜不眠,内心哀思萦迴的见证。从诗人的下笔行文看,文气十分顺畅;由“徘徊”的月光托出高楼上的“愁思妇”,然后用一“借问”以引出思妇的身份:“云是宕子妻”。“宕”同“荡”,“荡子”犹言“游子”。由“游子”很自然引出“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的哀叹等。
 全诗自“云”字之后,都是思妇之语,也是诗人对思妇痛苦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诗人没有作简单平板的叙述,而是接连用喻、妙笔生花;君如路之清尘,而自己如同是水中之浊泥,清尘飞扬而浊泥下沉,会面的愿望何时能够得以实现呢?“谐”,顺,顺心如愿之意。这无疑是痛苦的呼喊,无望的哀叹。然而,思妇之心(也是诗人之心)不肯承认这现实,她(他)要奋羽高翔,追求那理想的实现:“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思妇没有幻想自己化为一只飞鸟是因为鸟儿是有形的,难以从“猎人”的箭下逃脱吧!她幻想自己化为无影无形的“西南风”,飘飘然消逝在夫君那温暖的怀抱。子建如在此处止笔,全诗就是一个喜剧般的结局了——虽然是幻想的幸福。然而,曹子建的生活使他不可能相信这幻想,诗人宕下一笔,发出了最绝望的哀鸣:“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读之,真足以使人潸然泪下。这其中的滋味,也真让读者回味不已,如宋人吕本中所评:“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童蒙诗训》)。这也正是象征艺术的妙处所在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