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千金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千金子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 续随子(《开宝本草》),千两金、菩萨豆(《日华子本草》),滩板救(《湖南药物志》),小巴豆(四川)。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大戟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有60种以上。 原植物 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 历史 千金子始载于《开宝本草》,记在续随子释名项下。 苏颂谓:“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茎,花亦类大戟,……实青有壳。”李时珍谓:“凡用去壳,取色白者,以纸包压,去油取霜用。”所述即本种。 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直立,粗壮,多分枝,无毛。茎下部叶线状披针形,密生,无柄,全缘;上部的叶交互对生,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略抱茎,长6~12cm,宽0.8~1.3cm。总花序顶生,2~4伞梗,呈伞状,基部有2~4叶轮生,每伞梗再叉状分枝,有2枚三角状卵形苞片;花序总苞杯状,顶端4~5裂;腺体新月形,两端具短而钝的角。蒴果近球形,无毛。种子长圆状球形,表面有黑褐相间的斑纹。 花果期6~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23页.图297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多为栽培,中国栽培已久。 产于辽宁、吉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四川、云南。原产欧洲。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气候,怕水涝。 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 春播在4月上旬,秋播在10月初。南方宜秋播,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3~4cm,每穴播种7~8粒,每亩用种量2~2.5kg。播后覆土或盖堆肥。苗高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2~3株。 生长期中注意除草、松土,适时追施人畜粪水或尿素化肥1~2次,越冬前宜施堆肥或草木灰,并行培土壅根。雨季注意排水。夏季高温多雨,易发生叶斑病,可用1.1∶200波尔多液防治;枯萎病,须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粉消毒。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灌注。 采集 秋季种子成熟后,割取植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药材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吉林、辽宁亦产。 鉴别 性状 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4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网纹凹下部分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有纵沟状种瘠,上端有突起的合点,下端有一灰白色线形种脐,长约1mm,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常已脱落,留有圆形疤痕。质坚脆,种皮薄而脆,内表面灰白色,有光泽;种仁黄白色,胚乳丰富,油质;胚直,细小。气无,味淡后辛辣。以粒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波齿状弯曲,外壁较厚,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皮为1~3列薄壁细胞;内表皮为1列类方形栅状细胞,其侧壁内方及内壁明显增厚;内种皮栅状细胞1列,棕色,细长柱状,壁厚,木化,有时可见纹孔。外胚乳为数列类方形薄壁细胞;内胚乳细胞类圆形;子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均含糊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99) 粉末:深棕色,油性重,味淡、后辛辣。 ❶ 种皮厚壁栅状细胞1列,棕色或深棕色,呈细长柱状,排列紧密,稍弧状偏弯,下段渐细,末端平整或圆钝,长72~288μm,宽9~22μm,壁厚3~9μm,胞腔较宽,充满红棕色或深棕色物。 ❷ 种皮薄壁栅状细胞(外种皮内表皮)1列,淡棕色,呈长方形或类方形,宽9~20μm,排列成短栅状,外侧径向壁薄而稍弯曲,向内及内壁增厚,约1.58μm。 ❹ 种皮下皮细胞常与种皮表皮或种皮薄壁栅状细胞相连,细胞类多角形,稍皱缩,壁稍厚,有大的椭圆形或类圆形纹孔。另可见内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及外胚乳细胞。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45)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方法有净制,制霜及炒制。 ❶ 千金子 取原药材,除净杂质,筛去灰屑;亦有将种子捣碎后使用。 ❷ 千金子霜取净千金子,搓去种皮,碾如泥状,用布包严,置笼屉内蒸热,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粘结成饼,碾细。 ❸ 炒千金子:取净千金子,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外,防蛀;千金子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油48.6%,主要成分为油酸和软脂酸[1]。 还含羊毛甾醇及其异构体、环木菠萝烯醇、24-亚甲四基环木菠萝烯醇(24-Metylene cycloartenol)、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7-豆甾醇[2]。又含大环化合物:续随子环氧萜酯(Epoxylathyrol)、7-羟基续随子萜醇(7-Hydroxylathyrol)、续随子萜醇二乙酸酯苯甲酸酯(Lathyrol diacetatebenzoate)、续随子萜醇二乙酸酯菸酸酯(Lathyrol diacetate nicotinate)、巨大戟萜醇-△2,4,6,8,10-戊烯十四酸酯(Ingenol-△2,4,6,8,10-pentaentetradecanoicacid)、巨大戟萜醇20十六烷酸酯(Ingenol-20-hexadecanoate)、续随子萜醇(Lathyrol)[6]、5,15,17-三-乙酰基3-苯甲酯基-17-羟基异续随子萜醇(5,15,17-Tri-O-acetyl-3-O-benzoyl-17-hydroxy-isolathyrol)、15,17-二乙酰基-3-O-肉桂酰-17-羟基-角肯醇(15,17-Di-O-acetyl-3-O-cinnamoyl-17-hydroxyjolkinol)[5]。 种子还含大戟双香豆素(Euphorbetin)、异大戟双香豆素(Isoeuphorbetin)、秦皮素(Esculetin)[3]、瑞香素(Daphnetin)[7]、α-大戟甾醇(α-Euphorbol)、γ-大戟甾醇[8]、七叶树甙(Esculin)[13]。 附 续随子的乳汁含甾体,脂肪酸、萜类[9.10]。 叶中含黄酮化合物[11];茎、根中含萜类成分[12]。 参考文献 [1] CA 1983;98:68862m [2] CA 1984;100:153839p [3] Tetrahedron Lett 1972:601 [4] 药学杂志(日) 1975;95(6):760 [5] Phytochemistry 1984;23:1461 [6] Experientia 1971;27:1393(CA 1972;76:7267lm) [7] CA 1944;38:3780g [8] 最新生药学(日).广川书店,1963:412 [9] CA 1985;103:85026f [10] Phytochemistry 1981;20:89 [11] CA 1969;70:112423s [12] Planta Med 1984;50:259 [13]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20。【药理】: ❶ 导泻作用 种子含固定油,新鲜时无色无味,但可很快变恶臭而有强辛辣味对胃肠道有刺激而致泻,强度为蓖麻油的3倍[1]。 ❷ 镇静、镇痛作用 镇静作用表现为与巴比妥类药物有非常显著的协同作用,能促进注射阈下剂量巴比妥类药物的小鼠入睡快而持久。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虽稍低于磷酸可待因,但仍较安全,临床试用表明可用于外科手术镇痛。镇静有效成分主要是瑞香素[2,3]。 ❸ 抗炎作用 大鼠ip其有效成分之一七叶树甙10mg/kg,对角叉莱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胺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分别为35,28,20,8%[4,5]。对甲醛性“关节炎”抑制作用较前者弱[6]。对大鼠肉芽肿的形成(棉球法)、豚鼠紫外线照射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7,8]。另一成分瑞香素的抗炎作用较同剂量的水杨酸钠稍强[9]。 茎皮中有效成分之一桦木醇(Betulin),对大鼠瓦克256 im肿瘤系统(SWA16)有轻度抗肿瘤活性[14]。 对正常大鼠无利尿作用,对小鼠则有显著的利尿作用[8]。此外还有抗血凝及抑制大鼠眼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等作用[16]。 参考文献 [1] The United States Dispensatory 23ed.J.B.Lippincott Company,1943:1363 [2] 中草药通迅 1978;(3):21 [3] 中草药通迅 1978;(2):25 [4]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0;66(2):18§ [5]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1;276:343 [6]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9;65(2):114§ [7]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2;285:570 [8]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8;64(6):714 [9] 药学通报 1981;15(7):48 [10] Phytochemistry 1976;15(6):1078 [11] CA 1978;88:115739q [12] 化学学报 1962;28(1):25 [13] 肿瘤防治参考资料(江苏省肿瘤协作组) 1972 [14] J Pharm Sci 1973;62(1):139 [15]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9;65(2):113 [16] Biochem Phaimacol 1976;25(22):2505 。【药性】:性味 辛,温。 有毒。 ❶ 《开宝本草》:“辛,温。有毒。 ” 归经 入肝、肾、大肠经。 ❶ 《本草求真》:“入胃。” 功效 逐水消肿,破血消癥。 主治 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❶ 《蜀本草》:“治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2g,去壳,去油用。外用:调敷。 使用注意 中气不足,大便溏泄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品汇精要》:“虚损人不可多服。” 配伍应用 ❶ 配腻粉、青黛,治积聚癥块。 ❷ 配文蛤、山慈菇、红芽大戟,治时行疫气,疮疡肿毒。 方选和验方 ❶ 续随子丸(《圣济总录》)治积聚癥块及涎积等;续随子(去皮)30枚,腻粉6g,青黛(炒)2g。上3味,先研续随子令烂,次下2味,合研匀细,以烧糯米软饭为丸,如鸡头大。 每服先烧大枣1枚,剥去皮核,烂嚼,取药1丸,椎破并枣同用,冷腊茶清下。服后便卧并不搜搅,至中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 内服:用生姜、蜜水磨1粒灌之;外用:水磨涂。 ” 不拘时,甚者不过再服,要效速,即化破服。病急旋合亦得。 单方应用 ❶ 《普济方》:“治黑子,去疣赘:续随子熟时坏破之,以涂其上,便落。” 神昏者加龙胆草30g,煎服。 ” ❶ 李时珍《纲目》:“续随子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 盖此药之为用,乃以毒攻毒之功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