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树名木
山东古老树种很多。据1983年全省全面调查,以针叶树100年生以上、阔叶树60年生以上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78个树种的1 417株(同生古树3 653株无测量数据)。其中:60—500年生的916株,500—1 000年生的346株,1 000年以上的155株。以树种分:银杏308株,侧柏1 853株,圆柏663株,油松518株,白皮松45株,国槐534株,龙爪槐25株,酸枣22株,黄连木95株,黄杨13株,皂荚20株,黑弹11株,流苏22株,雪柳2株,糙叶榆1株,毛白杨40株,旱柳6株,紫藤3株,栾树3株,臭椿4株,槺椴2株,小叶朴11株,朴树4株,青檀4株,石榴1株,楸7株,车果木2株,麻栎4株,槲树2株,栓皮栎2株,枫杨4株,核桃5株,玉兰9株,香椿4株,五角枫9株,三角枫1株,枸杞1株,凌霄2株,刺楸1株,白蜡5株,桂花6株,丁香1株,柘树18株,桑4株,耐冬12株,板栗5株,柿8株,乌桕1株,梧桐2株,文冠果6株,木梨3株,棠梨3株,杜梨8株,梨3株,杏1株,枣10株,龙头枣1株等。其中著名古树有以下22处:
1. 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古银杏。树在寺佛殿前,树高24.7米,主干胸围15.7米,树冠投影约600余平方米。据《重修莒志》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鲁国国君鲁公与莒国国君莒子在此树下会盟修好,推算树龄已三四千年,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银杏。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
2. 孔子手植桧。树在曲阜孔庙大成殿门侧,树高20米,胸围4米。树旁有“先师手植桧”石碑。据考:原树早死,现树为明代补植。但人们仍认为系孔子所植,作为对这位先师的怀念。
3. 子贡手植楷。在孔林孔子墓旁,传系孔子死后其弟子子贡守墓时所植。楷系黄连木。原树早死,今只存19米多高的枯木。
4. 五大夫松。树在泰山中天门步云桥上边。据《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登泰山,到此遇雨,避雨于此松树下,因封松树为“五大夫”。五大夫系秦时第九级品位,后人误认为是五株松树,其实当时树只有两株。原树在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被大水冲去,清雍正八年(1730年)补栽5株,后毁2株,1983年又枯死一株,现仅存2株。
5. 泰山岱庙汉柏。树在岱庙内。据《泰山记》载:“山南有泰山庙,种柏树千株,大者十五六围。长老传云“系汉武帝时所植”,即汉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游泰山时所植,已有树龄2 100年。今尚存活6株,其中1株树高11.5米,胸围3.4米,为双干连理,被誉为“汉柏凌寒”。
6. 泰山灵岩寺汉柏。在泰山灵岩寺千佛殿旁。据树旁石碑《汉柏纪》载,此树生于汉文帝,已有2000余年高龄,尚生长旺盛。
7. 崂山太清宫汉柏。在太清宫三皇殿院内,树高25米,胸径110厘米。传系太清宫开山祖师张廉夫手植,已2000余年高龄。此树北向有凌霄缘树而上,蔓挂虬枝,繁花似锦;北向附生一盐肤木,每年开花结子,三树一体,堪称奇观。被誉为“古柏盘龙”。
8. 泰山六朝松。树在泰山普照寺内,为六朝间所植,树龄1 300—1 600年,树冠如棚,干枝虬曲,每当月夜,月光筛地,树下斑点银花。树旁有“筛月亭”,并有“六朝遗植”石刻。1961年郭沫若“咏六朝松”诗有:“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之句。
9. 四门塔九顶松。树在济南柳埠四门塔侧,有九枝竞向生长,通俗九顶松(实为柏),现仍郁郁葱葱。考该树系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所植,已有1 300多年高龄,和古老四门塔相伴,使古塔更加淳朴典雅。
10. 秦琼拴马槐。在济南千佛山山腰,旁有“唐槐亭”。秦琼山东历城人,传曾在此树拴过马。树早已中空,惟靠一侧老树皮的一枝尚活,中又植一槐。
11. 尉迟恭勒马看国槐。在济宁古槐街南段,树干大部腐朽,仅一侧有一枝尚活,北侧萌发一树,已经10厘米左右。相传唐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到此访友时,对此槐很欣赏,观望良久。
12. 灵岩摩顶松。《长清县志》记载:“实为柏,高可三丈,大五抱。唐玄奘往西域取经时,临行于灵岩寺,手摩庭前松曰:‘吾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长,归时东向,使吾弟子知之。’后果然,奘得佛经六百部而归。谓之摩顶松”。
13. 唐檀。在灵岩寺御书阁侧。相传玄奘曾在此译经。黄檀悬生墙上石隙,根盘外露,酷似一片云朵随风飘逸,又名云檀(豆科黄檀)。
14. 罗成拴马枣。在庆云县后张乡廊尹村,品种为“躺枣”,树高6米,干胸围3.15米。大部枝仍生意盎然,年结鲜枣二三百斤。传罗成在此树拴过马,因名“拴马枣”。
15. 李世民挂甲树(酸枣)。在即墨县移风乡张家村西。传李世民征东时在此树挂过甲。树头已被砍去,仅靠几枝萌条维持生机。
16. 唐龙头榆。在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外,属恶叶榆,树高15米,粗二三围,干向前倾卧,树冠翘起,宛如蛟龙翘首,枝叶繁茂,荫地亩许。传为唐代李哲玄手植。树侧有“龙头榆”石碑为记。
17. 唐楸。在青州市范公祠内,有两株,一株高14米,胸径190厘米;一株高18米,胸径145.5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最古的楸树,传生于唐,至今旺盛不衰。
18. 宋海棠。生于济南珍珠泉内,丛生,已几枯几荣。1950年花工在院东一土台上发现一个清棠根疙瘩和一石碑,碑文有一“宋”字,又据海棠苍老之状,遂喻为“宋海棠”,现生长旺盛,另立墨仙题字“宋海棠”。
19. 千年板栗。泰山谷山寺有大栗20余株,树龄1 500余年。最大的一株胸径2.5米,高5米,冠幅120平方米,树干中空,树洞中可容3人,现年产果10多公斤。系国内最古的板栗树。
20. 耐冬 (绛雪)。在崂山三宫殿院内,树高9米,胸径60厘米,枝干盘曲,树冠亭亭如盖,每年冬繁花满树,璀璨艳丽,见者无不叹为观止。据《崂山志》记载,系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自南海采来植此,迄今已400余年。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绛雪”即以此树为化身。
21.青驼寺古银杏。在沂南县青驼寺,树龄500余年,树高25.5米,胸径173厘米。1944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即省抗日民主政府)在此树下成立,1990年8月在此立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碑”,使巍巍银杏与赫赫丰碑遥相并峙。
22.梨王。生于莱阳市照旺庄乡芦儿港村,树龄380年,两米半主干已被沙埋,地面露5大主枝,枝叶繁茂,每年结梨1吨多,人称“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