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这个时期的林业建设,经历了“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几个阶段。
1958年“大跃进”中曾提出“两年绿化云南”等不切实际的口号,造林“放卫星”,虚报浮夸,实际造林保存面积约5.3万公顷左右,仅占当时各地上报面积的29%。在农业合作化中,山林随土地入社,1958年又归人民公社所有,造成了山林权属的混乱。由于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烧柴量大增,森林树木大量被砍伐。在“共产风”的影响下,一些单位擅自进入国有及集体林区,以采矿、筑路、兴办工业为名,乱砍森林,乱购乱销木材;一些地方的人民公社发动群众“进山取宝”,砍伐木材以增加收入。造成了云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森林大破坏。
1961年,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云南林业进入调整阶段。1962年,云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精神,作出了11条补充规定,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接着又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山林分级管理,使一度出现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现象得以制止。
在这一阶段,林业、森工合并,实行林业、森工一体化,加强了对整个林业生产全过程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全面发展,相继建立了一批国有森工企业。同时根据国家“大三线”建设的部署,加快了金沙江林区的开发,积极扩大木材生产及其他林产品如松香、栲胶、虫胶的生产。国有林场逐年壮大,由“一五”末期的10个发展到175个,出现云南国有林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林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迅速发展,省建立林科所后又建立了地州市9个林业科研试验研究站,并配备300多林科人员开展科研、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在营林工作中,实行“群众与国有造林并举;用材林与防护林造林并举;大面积荒山造林与四旁绿化造林并举;一般造林与培育速生丰产林造林并举;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的方针,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绿化造林。但因当时农村口粮紧缺,财力不足,绿化造林成效不大。1962—1965年,随着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山区、林区公余粮任务作了调整,并采取垦复种植经济林给予经济补贴和发放长期无息贷款等措施,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1964年,全省造林面积回升到19.3万公顷。为了尽快绿化边远地区的大面积荒山,在祥云县清华洞林场塔山播区试验飞机播种造林。在摸索出播区选择、树种、节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后,于1965年在较大面积推广,这个阶段植树造林生产发展较快。

☚ (一)初创时期(1950—1957年)   (三)徘徊时期(1966—1978年) ☛
000004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