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水利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大港地区的水利建设除由国家承担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外,主要依靠集体力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抗洪蓄水能力,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新中国成立前大港地区有天然水库一座——官港湖,蓄水量680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新修建水库3座,其中大型水库北大港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库区面积152.5平方千米,总库容5亿立方米,是天津市较大的年际调节水资源的水利工程。1995年为充分利用北大港水库资源,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了建设环港三项水利工程的规划,1996年动工,并做到当年受益。此外,境内还有2座中型水库,最大库容达0.53亿立方米。现有一、二级河道11条,其中一级河道3条,二级河道8条,总长度245.66千米,泄洪能力为10 268秒立方米。到1995年,全区有耕地均属有效灌溉排涝面积,各水系泵站均配套。区内扬水站形成万亩以上灌区的有9处,为改良盐碱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