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森林植被类型与林木种类
湖南的森林共分5个林种组20个林种。防护林44.70万公顷, 其中水源涵养林18.47万公顷, 水土保持林23.74万公顷,农田防护林1.58万公顷, 护岸林0.81万公顷。特种用途林9.90万公顷, 其中国防林0.13万公顷, 实验林0.16万公顷, 母树林0.17万公顷, 环保林1.21万公顷, 风景林2.61万公顷, 名胜古迹林0.31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林5.31万公顷。用材林610.39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分545.37万公顷, 毛竹林63.52万公顷,各类杂竹150万公顷; 薪炭林26.29万公顷; 经济林199.52万公顷, 其中油料林149.29万公顷, 特种经济林5.88万公顷, 果木林30万公顷, 其他经济林14.35万公顷。
1.树种资源。针叶树是湖南常见的树种, 有的树种是中国独有而主要又分布在湖南。如水杉、银杉、金钱松、水松、福建柏、油杉、杉木等属。阔叶树的种类更是繁多, 特有的包括杜仲、珙桐、香果树、旱莲、银鹊等属的树种。按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全省优势树种分为15个树种组100多个树种。乔木林分中, 有杉木、马尾松、栎类、栲类、水青冈类、合欢、冬青、山槐、榆类、榉类、木荷、酸枣、檀类、枫香、苦楝、拟赤杨、杨类、椿类、湿地松、华山松、黄山松、铁杉、柏木、黑松、油松、金钱松、红豆杉、香榧、柳杉、水杉、池杉、水松、樟树、桢楠、润楠、栗类、光皮桦、石楠类、杜英类、野柿、椴树、木兰、白玉兰、鹅掌楸、厚皮香、檫树、泡桐、喜树、梧桐、桤木、柳类、枳、皂荚、无患子、悬铃木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欧美杨等多纯林, 其他树种多呈混交林。农田林网多为水杉、杨树、柳类、檫树等;行道树多为玉兰、樟树、悬铃木、棕榈、苦楝、龙柏、桂花、柳杉、喜树等; 防护林、庭院树木、风景林等树种比较复杂。经济林树种非常丰富, 油料树种有油茶、油桐、核桃、乌桕、山苍籽; 药用和工业原料树种有漆树、杜仲、厚朴、黄柏、银杏、栓皮栎、棕榈、紫胶寄主树、五倍子等;果树有柑、橘、柚、桃、梨、李、板栗、枣、柿等;此外还有茶叶、蚕桑等。湖南的竹类资源丰富, 毛竹大量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区, 此外还有桂竹、水竹、方竹、观音竹、麻竹、慈竹、淡竹等。
2.植被的地理分布。湘北洞庭湖一带, 滨湖平原为栽培植被, 低丘岗地为马尾松, 油茶、毛竹林, 个别山地、山丘及村旁尚见残存的栲栎林, 因靠近北亚热带, 冬温偏低, 多落叶树种, 但在局部山地仍分布有石栎、苦槠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 湘中、湘东一带是我国中亚热带的典型地段, 植被区系成分主要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及冬青科、竹亚科和松柏类。海拔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 建群种常为壳斗科的常绿槠栲柯类, 外表常绿, 结构简单, 层次分明。海拔800~1 400米原生型森林为中山常绿, 落叶混交林, 建群由耐寒的常绿阔叶树种和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组成混交林。海拔1 200米以上的针叶林主要是黄山松林。湘西北一带, 热量较低, 山地森林中落叶阔叶树比重较大, 还残存有古老孑遗植物如珙桐、银杏、水杉、白豆杉、香果树等。湘西南一带是马尾松、杉木中心产区, 经济林木也很多, 这 一带植物区系复杂, 且愈往南则南岭植物愈多, 且分布有大量的湘桂共有的物种。植被垂直分布大致为: 海拔1 000米以下为常绿油阔叶树、马尾松、杉木林, 海拔1 000米以上至山顶为常绿叶阔叶林, 有的南部山地还混生有长苞铁杉、华南五针松。山顶部分有以杜鹃为主的矮林。湘南一带, 植物区系复杂, 是我国华东与华南植被区系交汇之地, 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依次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中山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低山常绿阔叶林除有中亚热带北部产的小红栲、勾栗、苦槠、甜槠外,还有华南至南岭区系壳斗科的罗厚栲、南岭栲、木兰科的观光木、光叶白兰、山茶科的疏齿木荷等。海拔1 200米以上过渡为含有落叶树或中山针叶树的混交林, 如水青冈、缺萼枫香、华南桦、福建柏、长苞铁杉、华南五针松等。靠南部分还出现番荔枝科、天料木科、使君子科、藤黄科等较严格的华南热带科属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