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1976年组建,主要研究解决我国岩溶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岩溶水资源、岩溶矿产资源、洞穴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岩溶地质灾害及有关技术方法问题;开展全国性岩溶资料的综合、总结和研究,发展岩溶地质理论和岩溶探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我国岩溶区的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发挥参谋作用。全所1991年有职工279名,各类科技人员229名(壮族科技人员16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9名,中级科技人员100名,配有空间、地面、地下多层次的野外勘察手段和多种大型精密实验分析仪器,馆藏中外图书10多万册。科研工作主要在南、北方开展岩溶水资源研究、岩溶充水矿床、岩溶分布规律、水患灾害预测预报及石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以及岩溶洞穴,岩溶建造和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先后提交科研成果98项,其中获奖成果26项。同时,对外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同美、日、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广泛的学术交流,派往国外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37人次,岩溶学专家袁道先研究员被列入《美国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