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国民党内以李登辉为代表、以台籍地方势力为主体的“主流派”在取得党内的主控权的同时,却也迎来了党内的分裂。在国民党内,有一支以大陆人为主体,包括部分台湾省籍人士在内的政治精英力量,其主要代表有赵少康、李胜峰、郁慕明等,后来又有王建煊、李庆华等政治人物的加入。他们是国民党内的开明派、革新派力量,主张实行党内民主,推动政治改革,通过革新来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李登辉继任“总统”时,曾得到了这支力量的支持。但在国民党“十三大”中,他们又反对以起立方式推举李登辉为党的主席,主张以投票来决定党的领导人,以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因此得罪了当朝的李登辉及其派系人物。在国民党内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权力斗争中,由于他们的外省籍背景,加上与“主流派”的外围力量“集思会”形成对立,他们遭到了国民党内当权力量的排挤、打击。1989年8月,在筹划当年底的“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这支力量团结起来,组成“新国民党连线”,并在年底中获得多席“立委”。但是,尽管他们取得了选举的收获,但得不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同,仍受到了国民党当权派力量的排挤。在随后的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中,一些原属于“非主流派”的人物,因不忍受党内当权者的排斥而投向了“新国民党连线”,其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与国民党当权派的矛盾也越来尖锐。1993年7月,国民党召开“十四大”前夕,“新国民党连线”与部分受到国民党排挤的政治人物宣布脱离国民党,组成“新党”,国民党出现了公开的分裂。在“新国民党连线”脱离国民党组成“新党”之后,一些在国民党内失意的政治人物,也相继离开国民党,或投向新党、或投向民进党,有的以无党籍身份参与政治利益的竞争,使国民党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 (一) “十四大”的召开与国民党及国民党政权的台湾化 (三) 推行“两个中国”政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