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

(二) 国民党的分裂与执政地位受到的挑战

国民党内以李登辉为代表、以台籍地方势力为主体的“主流派”在取得党内的主控权的同时,却也迎来了党内的分裂。在国民党内,有一支以大陆人为主体,包括部分台湾省籍人士在内的政治精英力量,其主要代表有赵少康、李胜峰、郁慕明等,后来又有王建煊、李庆华等政治人物的加入。他们是国民党内的开明派、革新派力量,主张实行党内民主,推动政治改革,通过革新来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李登辉继任“总统”时,曾得到了这支力量的支持。但在国民党“十三大”中,他们又反对以起立方式推举李登辉为党的主席,主张以投票来决定党的领导人,以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因此得罪了当朝的李登辉及其派系人物。在国民党内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权力斗争中,由于他们的外省籍背景,加上与“主流派”的外围力量“集思会”形成对立,他们遭到了国民党内当权力量的排挤、打击。1989年8月,在筹划当年底的“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这支力量团结起来,组成“新国民党连线”,并在年底中获得多席“立委”。但是,尽管他们取得了选举的收获,但得不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同,仍受到了国民党当权派力量的排挤。在随后的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中,一些原属于“非主流派”的人物,因不忍受党内当权者的排斥而投向了“新国民党连线”,其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与国民党当权派的矛盾也越来尖锐。1993年7月,国民党召开“十四大”前夕,“新国民党连线”与部分受到国民党排挤的政治人物宣布脱离国民党,组成“新党”,国民党出现了公开的分裂。在“新国民党连线”脱离国民党组成“新党”之后,一些在国民党内失意的政治人物,也相继离开国民党,或投向新党、或投向民进党,有的以无党籍身份参与政治利益的竞争,使国民党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以李登辉为首、以台湾籍地方势力为主体的国民党“主流派”尽管在几年的国民党内部权力争夺中取得了胜利,但却引来了党的分裂和整体力量的削弱。随着台湾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以民进党为首的反对党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对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形成了严重挑战。尽管国民党在1993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取得了较好的战绩,获得了绝大多数县市长的职位,但国民党整体力量的削弱趋势仍然在发展。在1994年12月的台湾第一届台湾省长、台北市与高雄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虽然保住了台湾省长与高雄市长的职位,但台北市长的宝座被反对党民进党夺走,而且在台北市议会的席位也只占三分之一强,不到二分之一,在高雄市议会的席位也刚刚过半数。在台北市的得票率也只有30%左右。这使国民党第一次偿到了失败的苦头。通过这次选举,形成了台湾政坛上两党对抗、三党竞争的局面,国民党一党独大、一党独揽政权的地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可以断言,反对党民进党的势力仍处于发展、上升之中,新党也站稳了脚根,确立了第三大政党的地位,国民党仍然在走下坡路,整体实力在下降。

☚ (一) “十四大”的召开与国民党及国民党政权的台湾化   (三) 推行“两个中国”政策 ☛
000000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