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扬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扬州(清)吴伟业 叠鼓鸣笳发棹讴①,榜人高唱广陵秋②。 此诗写扬州的历史遗迹,寓吊古伤今之旨。 【作者】 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生平见前《元武湖》诗。 【注释】 ①叠鼓:小击鼓,鼓点细碎而急促。鸣笳: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棹讴:犹船歌。②榜人:船工。司马相如《子虚赋》: “榜人歌,声流喝。”③官河:指大运河。④御苑:指隋炀帝江都宫遗址。⑤“十载”两句“空”、“自”对举,意思是说,十载丧乱,无数白骨暴露于西风之中,而二十四桥的明月,还是高挂在朱楼上方。廿桥,二十四桥的简称。⑥南州本汉江都县地,唐析置扬子县白沙镇,五代吴主杨溥据有淮南地,至白沙阅舟师,因改其地名为迎銮镇。然其人其事,泯灭无闻,故云。⑦雷塘土一邱:指雷塘隋炀帝墓,雷塘在扬州市西北郊。 扬州yáng zhōu地名,在江苏省。隋唐以后是历朝繁华的地方: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去后,心中实在无趣。(十三·269)也称“扬州城”:贾夫人仙逝~,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二·27回目) 扬州【同义】总目录 维扬扬州邗州 扬州yáng zhōu〖名词〗 扬州 214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淮平原南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大运河,东通海洋,具有2400年历史。名起自《禹贡》。古为邗国。吴王夫差筑邗城,建城之始,楚怀王用名广陵,秦设广陵县,汉吴王设都广陵,隋炀帝开凿运河,邗沟为其中一段,从此便发展起来。589年设总管府,始称扬州。为历史上之繁华都会,江淮文化和对外友好往来的渡口。扬州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独具风格。漆器、玉器、剪纸、灯彩、玩具、盆景种类繁多、优雅别致。扬州菜驰名天下,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又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园林城市,有瘦西湖、大明寺、平山堂、何园、个园、史公祠、观音山、鉴真纪念堂、文昌阁、普哈丁墓、瓜洲古渡等名胜。 ☚ 南通 杭州 ☛ 扬州 扬州《禹贡》时设置的行政区。商、周以后废,汉以后复置。此后历代沿置。元时为扬州路,明、清为扬州府。《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秉钧注: “淮,淮河。海,指黄海。淮河与黄海之间为扬州。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江西东部地区。” ☚ 雁门郡 扬州路 ☛ 扬州 扬州❶唐代扬州治所,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在今江苏扬州市区。隋代开通大运河以后,其地处于运河与长江交会点,又是长江的出海海岸,可转运集散全国各地物产、通商海外,因而得以迅速发展,达到空前繁盛。《容斋随笔》云:“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其时扬州城分为二城,子城在北,建于蜀岗上,因汉广陵城,为衙署所在;罗城在南,紧连子城,为市肆民居所在。城周长三十里,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唐代晚期以后,因遭战乱,扬州城日渐衰落,至明代中期始有转机。 ☚ 淮安 镇江 ☛ 扬州 扬州今江苏扬州。扬州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惟海惟扬州”,取其州内多水,水扬波之意,遂名。扬州城建于春秋战国,原名邗城,为邗国所有。吴灭邗后,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开凿邗沟,夫差又在邗沟西侧建筑邗城,城呈方形,周长约5公里,版筑城垣,城南有外城、内城两道城垣,城外有濠沟环绕。邗城位于扬州西北的蜀冈,至今仍有故城址遗存,邗城为今日扬州城之前身。吴之后,楚怀王于公元前319年在邗城基础上修筑广陵城,邗城又有了广陵之名。秦统一后,设广陵县。西汉设江都县,刘邦曾封刘濞为广陵王,都广陵,刘濞扩建广陵城。及广陵城城周14. 5里,吴楚十国之乱后,景帝更吴国为江都国,封子刘非为江都王,仍都此。刘非死后,长子刘建继位,因密谋反汉,事泄自杀。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复改为广陵郡。南北朝时,南朝宋称广陵为南兖州,北齐称东广州; 北周称吴州。隋开皇九年 (589),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隋开凿大运河,扬州扼守邗沟入江处,地理位置优越,漕运发达,促进扬州经济、文化发达。隋炀帝曾三下扬州,在扬州筑宫城。唐朝扬州城为富甲天下的大镇,扬州城得到进一步兴建。子城与罗城组成扬州城。“子城” 又名 “牙城”、“衢城”,以吴王夫差所筑的邗城为基础建成隋炀帝时为 “宫城”。罗城又名大城,位于蜀冈下,为平民区商业区。扬州城规模较大,城周66里,南北约20里,东西约10里,城内交通发达,商贾如织,市井繁华,杜牧曾咏扬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扬州的铜器制造、丝织业、制糖业、造船业发达,又是商业都会,国际贸易港口,与泉州、广州、明州 (今浙江宁波)并列为古代四大口岸。五代十国时,扬州遭受战乱的破坏,902年,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据扬州,后受封吴王,建吴国,都扬州。杨行密死后,吴国大乱,其子杨溥为李昪所逼,让出帝位,吴国共历四主,历时37年。李昪建南唐,都建康 (今江苏南京),扬州为东都。958年,后周柴荣败南唐军,夺得扬州,在罗城之东南角建新城,称“周小城”,后又扩建改筑,城周12里,称州城。南宋,扬州为国之北门而倍受重视,增筑 “宋大城”、宝佑城、夹城,作称 “宋三城”。元军南下时,宋三城被毁。元明清三朝,对扬州城皆加以修建。扬州为都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少名人学士与扬州关系密切 董仲舒曾在扬州为相,昭明太子萧统在扬州编修《文选》,唐高僧鉴真在扬州大明寺讲学、骆宾王、张若虚,李白、杜牧、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扬州八怪皆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扬州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文化发达繁荣的文明古城。 ☚ 汴京 长沙 ☛ 扬州 扬州Yangzhou江苏省省辖市,江淮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大运河与通扬运河交会处。全市辖广陵、郊区两区和附近7个县。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48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41.85万。扬州是历史文化古城。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北上伐齐时,就着手开邗沟,筑邗城,这便是扬州城的前身。被古人称为“淮左名都”。吴被楚取代后,邗城改称广陵城。西汉为江都国、广陵国的都城,东汉为广陵郡治。北周时改置吴州。隋设扬州,唐改邗州,后复称扬州。宋、元、明、清诸代多以扬州相称,其中明代一度更名淮海府、维扬府。1949年析置江都城区为扬州市。扬州在历史上因位居全国的漕运和盐运中枢,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唐时已发展成为我国东南第一大城市和国际贸易港口,曾被赞为“富甲天下”之地。宋、元、明、清等朝代,扬州漕运仍保持着比较繁荣的局面,直至清中叶以后,因北运河淤塞,导致扬州经济的衰落。今日扬州仍为苏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目前已经建成可停靠1 000吨级船只的扬州港码头,万吨级过驳码头正在建设。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已成为国家二级航道。扬州的工业近年发展较快。1988年全市有工业企业7 200家,工业总产值215亿元。目前已形成以机械、轻工、纺织、食品、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许多产品,如机床、柴油机、建筑机械、汽车、叉车、拖拉机、船舶以及棉、毛、麻、丝产品等都已有相当规模。漆器、玉雕、玩具等工艺美术品名扬中外。扬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著名的有古代大运河、古刹大明寺、帝王行宫遗址、汉墓、隋炀帝陵川及集南秀北雄于一体的扬州园林等。其中又以瘦西湖、何园、个园等为典型代表。 ☚ 苏州 无锡 ☛ 扬州❶《书·禹贡》九州之一。东至东海,北至淮河,南、西二界不详。约包括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又称淮扬、芜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已有2400余年建城历史。前486年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前319年楚国筑广陵城,秦汉称江都,后改称吴州,隋开皇九年 (589)改称扬州。隋唐时成为淮南的政治中心。又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点,漕运、盐运的集散地,是繁华的商业、手工业城市,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代中期,因漕运改海运,其重要性逐渐失去。是中国漆器、玉雕发源地之一,剪纸、刺绣、布绒玩具和盆景艺术久负盛名。境内名胜古迹丰富。有天山汉墓、雷塘隋炀帝陵墓、天宁寺、大明寺和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的仙鹤寺等124处。还有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古朴典雅的平山堂及个园、何园等著名园林建筑。 ☚ 苏州 杭州 ☛ 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又称淮扬、芜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已有2400余年建城历史。前486年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前319年楚国筑广峻城,秦汉称江都,后改称吴州,隋开皇九年 (589)改称扬州。隋唐时成为淮南的政治中心。又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点,漕运、盐运的集散地,是繁华的商业、手工业城市,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代中期,因漕运改海运,其重要性逐渐失去。是中国漆器、玉雕发源地之一,剪纸、刺绣、布绒玩具和盆景艺术久负盛名。境内名胜古迹丰富,有天山汉墓、雷塘隋炀帝陵基、天宁寺、大明寺和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的仙鹤寺等124处。还有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古朴典雅的平山堂及个园、何园等著名园林建筑。 ☚ 苏州 杭州 ☛ 扬州❶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年) 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地。东汉治所在历阳县(今安徽和县),末年移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魏治所在寿春。西晋废。东晋义熙中,徙豫州来治。南朝齐永元二年(500年) 地入北魏,改为扬州。南朝梁普通七年 (526年)改为豫州,太清元年(547年)地入东魏,复为扬州。陈太建五年(573年)改为豫州。北周又复为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寿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