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扬州八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指清代乾隆年间活动于扬州的八个代表画家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他们相互来往,关系密切,生活作风、艺术观点、绘画风格均有共通的地方,继承明代徐渭、陈淳和清初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传统, 突破陈套俗制,高度发挥了即景写生、即景抒情的创造性,形成独立风格。他们又擅长文学、书法、篆刻,形成诗、书、画综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和当时的所谓“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据汪鋆《扬州画苑录》载,所指八人略有不同: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者,有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也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者。

☚ 后四王   没骨派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代画家金农(1687—1764)、郑燮(1693—1765)、黄慎(1687—1766)、李(1684—1762,又作1686—1762)、李方膺(1695—1755)、汪士慎(1686—1759)、罗聘(1733—1799)、高翔(1688—1753)。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粥饭僧、龙梭仙客、耻春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未官,卖画自给。好游历,善诗文书法,精览赏古画真伪。诗文深于比兴,格调奇古。书法工隶楷,隶以朴厚见长,楷多隶意,时称“漆书”。收藏金石文字多至千卷。53岁后始作画,写竹、梅、佛像、山水等,画有《双色梅花图》、《玉壶春色图》、《采菱图》等传世画迹;写有《度量如海贴》;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杂画题记》等。画风造型奇特,笔墨拙朴,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画梅更别出心裁,居当时画坛之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少时孤贫,天资聪颖,慷慨啸傲。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令,因助农民胜讼及开仓赈济,获罪罢官。后长期在扬州卖画。工书法,杂用篆、隶、行、楷,非古非今,独创一格,自谓“六分半书”,人称“乱石铺街”体。书有《草书唐人绝句》轴传世。擅画竹、石、兰蕙,以草书竖长撇法运笔,多而不乱,少而不疏,秀劲潇洒,笔力劲峭,天趣横溢,神理皆足。常有描写民间疾苦诗作题于画上,自谓“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其作品很多,画风对清代画坛影响极大。代表作有《修竹新篁图》、《兰石图》、《竹石图》等。黄慎,字恭寿、恭懋,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善人物画,笔力工细,多取材神仙故事和文人士大夫生活。也画纤夫、渔民、乞丐。山水师法吴镇、倪瓒、黄公望(见“元季四大家”)。亦画花卉。书法学唐人怀素。作品有《仕女图》、《群丐图》、《关山风月图》等。李鲜,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廉,因触忤上司罢归扬州卖画。擅画花卉虫鸟。初师院派画家蒋廷锡,又学高其佩,取法各家,摆脱院派束缚,趋于粗笔写意,创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石畔秋英图》、《紫藤花石图》、《傲霜图》等。落笔劲健,纵横驰骋,间有重色或彩墨结合,酣畅淋漓,颇得天趣。李方膺,字虬仲,号睛江、秋池。江苏南通人。雍正初年以诸生受保举,历任乐安、兰山、潜山、合肥等知县,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卖画为生。擅画松、竹、兰、菊及鱼虫,尤精画梅,用笔纵横跌宕,不拘成规,自得天趣。巨幅画则苍老浑古,墨气淋漓,粗服乱头,意在青藤(明徐渭)、白阳(明陈淳)之间。代表作有《桃李春风图》、《百花兰瑞图》、《乔松依石图》等。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天都寄客等。安徽歙县人,又作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精篆刻、隶书、花卉、尤擅画梅。笔致疏落,笔意幽雅,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具秀润恬静之致。所画千花万蕊,管领冷香,极富诗意。作有《三清图》、《墨松图》、《灵根出谷图》等。罗聘,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金牛山人等。安徽歙县人,侨居扬州。金农弟子,未作官,喜游历。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石谷。作有《三色梅图》、《丁敬像》、《画竹有声图》等。笔调奇特,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尝画《鬼趣图》,借以讽刺当世社会丑态,画《卖牛歌图》,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妻方婉仪,字白莲,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高翔,字凤岗,号西唐、犀堂,又作西唐。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擅画山水,尤工画梅,又精诗书篆刻。山水师法弘仁、石涛(见“四大名僧”)画梅笔意疏秀、墨色苍润。晚年右手病残,乃以左手作书画,更具天趣。传世作品有《水墨山水》、《樊川水榭图》等。这8位画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陈道复、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人,不拘前人陈规,高度发挥即景写情之个人创造意志,又都讲究诗、书、画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模古风气所不同,被时人目为“偏师”、“怪物”,遂有“扬州八怪”之称。史书对所指8人略有不同,实际上不止8人,一般以上述8人为代表。此派不仅对近代写意花卉,而且直至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的画法都有很大影响。

☚ 金陵八大家   江西派英才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瓯体罗室书画过目考》)。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又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的(见汪鋆《扬州画苑录》)。他们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陈道复、徐谓、米耷、原济等人,能不拘前人陈规,自具风格,抒发真情实感。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和当时的所谓“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时人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认为只能盛行一时,不能广泛长久地流传,遂有八怪之称。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影响很大。现代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等都从某个侧面汲取了他们的技法和风格。


竹石图 郑燮(清)

☚ 岭南派   书法 ☛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画坛的8位画家合称。活动于18世纪,以画花鸟见长,有创新精神,对近代写意花卉画有相当大的影响。被列为八怪者说法不一,计有15人左右。主要人物有李、金农、高凤翰、汪士慎、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华、闵贞、罗聘、边寿民等。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一带八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通常指黄慎、汪士慎、金农、罗聘、高翔(或改为高凤翰)、李、李方膺、郑板桥。他们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传统,强调抒发个性,主张创新,反对泥古不化,从生活实际出发,“自树脊骨”、“于难处夺天工”。他们的作品个人风格鲜明,笔墨潇洒,意境清新,与四王的正统画风有所不同,故被目之为怪。他们对近代绘画影响很大。

☚ 金陵八家   郑燮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Yangzhou baguai

清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从事艺术活动的八个画家的总称。具体人物说法不一,总计有15人之多,近年来都采用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一书之说定为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李鱓、李方膺、罗聘八人,八人都不是扬州人但都活动于扬州地区,他们之间有的相互往来,关系密切,在生活情趣、艺术观点、绘画风格上都有共通的地方,自然形成一个流派。由于不同时流,被保守派目之为骚乱画坛的“怪物”,故有“扬州八怪”之称。“八怪”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或大都是不愿做官,终身布衣,或做个小官因触犯统治集团利益被罢官的人。他们均以卖画为生,读画对象主要是士大夫或商人。在艺术上重视写生,师法自然;强调以造化为师,注意吸收前人成果;主张自立门户,追求个性;所作笔意纵恣,苍润古朴,布局章法,不落前人窠臼。同时都擅长书法、文学、印章,因此形成诗、书、画综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八怪”来自各地,出身、经历、个性及师承等不完全相同,每个人的画风也不尽相同。汪士慎善画花卉,特别精于墨梅,笔致疏落,清妙独绝。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用笔酣畅,枞横驰骋,富于变化,与正统派的画风迥然不同,所画人物,多属社会下层。金农好古力学,精鉴赏,善于识别古书画的真伪,50岁后始绘画,善用焦墨,以梅、竹、佛像最为著名,亦善画马及花鸟山水,苍劲疏拙,风格高逸,尽脱时习,有《冬心题画》、《冬心记画》行世。高翔善山水,取法于山水画家弘仁的静简而又参以于山水画家道济的纵恣,用笔简洁、气势豪迈,又善画梅。李鲜,善画花鸟,随意点染,不拘绳墨,却有一种大自然的情趣,生平爱画五松图,老干杈桠,笔飞墨舞,尝以此自许。郑燮虽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又是很有成就的画家,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给人以清新之感。李方膺善画松、竹、梅、兰,尤以梅为最,纵横排戛,不守寻常法度。罗聘的人物、山水、花卉画都很精妙,尤善画神怪,以《鬼趣图》为最。“八怪”绘画是历史上典型的文人画,继承了明人陈淳、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的创新精神,突破了陈套旧俗,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法坛影响很大。

☚ 内阁大库档案   观象台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的八个代表画家总称。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八怪”指郑燮、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后又有将华喦、高凤翰、陈撰、闵贞、李勉、边寿民和杨法等,也作 “八怪”。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乾隆元年 (1736年) 进士。曾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余年,任职期间,勤修吏治,抑制富豪,同情平民,政绩清和。乾隆十八年(1754年),因为赈济得罪豪绅罢官,寄居扬州,卖画为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贫困潦倒而死。郑燮多才多艺,不仅能诗文,还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后人称道“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鉴·松轩随笔》),此说甚为精当。他反对当时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诗风,认为诗要有创造性,要有个性特点。他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下了不少具有深刻意义的诗篇,如 《悍吏》,《后孤儿行》、《私刑恶》、《逃荒行》、《姑恶》、《还乡行》等。在这些诗中,揭露了贪官恶吏的罪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黑暗。他的词多写景状物以及酬赠之作,如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瑞鹤仙·渔家》等,反映了民间的疾苦。他的散文也独具一格,反对模拟古人,能够直抒肺腑,如《家书》,抒情议论,脱口而出,传诵尤广。郑燮精书法,自成一格,号 “六分半书”。

☚ 沈德潜   江左三大家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Yangzhoubaguai

清代中期扬州八位画家的总称。一般指金农、罗聘、郑燮、李鱓、黄慎、汪士慎、李方膺、高翔。乾隆年间,扬州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为文化生活带来生机,使清代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画家不满足用传统的古板画法来表现生活,展示了一种新风格。扬州八怪的作品就是这新画派的代表之作。他们摆脱了清初以来因袭古人、摹拟古画的作风,主张抒发个性,力求创新,自成蹊径,被时人目为画坛的“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在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人物画次之。“八怪”中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最有代表性。他在画、诗、书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善画墨竹兰花,作品体现“真气、真意、真趣”三特色,使人耳目清新,一扫仿古和庸俗的画风。“扬州八怪”既不墨守古人的成法,又不完全脱离优秀的传统,开创了300年间绘画艺术史上的新局面。

☚ 清代小说   中国近代史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Yangzhou baguai

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职业画家。具体指哪八位画家,说法不一。这批画家是: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华岩、高风翔、边寿民、闵贞、李葂、陈撰、扬法。清中期扬州的商业繁荣,盐商富豪聚集,使绘画在扬州进一步商品化。“八怪”是来自各地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画貌虽各有特点,但同属于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由于对仕途的厌恶和对官场的憎恨,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共同的反叛意识,性格多孤傲不羁,行为狂放怪僻,常以画抒不平之气。他们在画中都注重个性的发挥,强调神韵,善用水墨写意,追求主观感情的表达,注意诗、书、画、印的结合,另外还十分注重品格修养。“八怪”的绘画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写意画的传统,冲破了清初正统派所标榜的“士气”、“书卷气”,而部分地带有“霸悍气”、“俗气”。满足和适应了各种层次人的欣赏趣味,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四僧   岩画 ☛

扬州八怪

清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从事艺术活动和卖画的8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所指画家略有不同。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其特点是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继承宋、元以来写意传统,不拘前人陈规,自具风格,和当时的“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讲究诗、书、画的结合,人称“三绝”。笔墨技法对近代写意花卉画有很大影响。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八人。他们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曾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当时清画坛正宗派追求笔墨技巧,临摹古画,脱离生活,画面多平庸无生而缺乏创造性。有如异军突起,扬州八家则主张师造化(以自然为师),反对师古化(不以古为准则),提倡诗、书、画、刻都要创新,要求在画中再现自我人格,要求表现出梅的傲骨精神,石的坚贞品质,不求前人章法,创立独立风格。被当时正统保守派视为“画坛之怪”,遂有“扬州八怪”之说。八家绘画常以梅、兰、竹、石为题,展纸挥毫来寄情,以反映自我情操。他们继承传统而又创新的艺术风格,诗书画全面发展,豪情奔放、神志飞扬的画风,为当时画坛创立新篇章。他们的作品淋漓挥洒,魄力雄伟,格高绝俗,独树一帜,成为世宝,为后人所爱。

☚ 郑燮   郎士宁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据李玉棻 《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者,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又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者 (见汪鋆《杨州画苑录》)。他们作画多长于花鸟、梅竹,亦有善于人物或山水的。主要继承陈道复、徐渭、朱耷、原济等的传统,但自具风格。讲究诗与画的结合,与当时所谓“正统”画风不同,被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都能诗、擅书法。由于他们都出于扬州,亦称为“扬州画派”。其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影响很大。

☚ 杜·埃林顿   医学伦理学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 《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画派,而这个画派也不只八人。他们的身世不尽相同,但多厌弃仕途的文人画家,且以卖画为生。政治上不满当时的统治制度,而借诗画来倾泄个人的愤懑。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陈道复、徐谓、朱耷、石涛等,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 又都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迥然不同,被时人目为 “怪物”,遂有 “八怪” 之称。他们的意趣和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

☚ 明四家   海上画派 ☛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清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菜《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画派,而这个画派也不只八人。他们的身世不尽相同,但多厌弃仕途的文人画家,且以卖画为生。政治上不满当时的统治制度,而借诗画来倾泻个人的愤懑。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陈道复、徐渭、朱耷、石涛等,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 又都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迥然不同,被时人目为“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的意趣和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

☚ 明四家   海上画派 ☛

扬州八怪yang zhou ba guai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so called because they broke with traditions of Chin ese painting and blazed new,unconventional trails in integrating painting with poetry and calligraphy,the eight being Wang Shishen,Huang Shen,Zheng Xie,Jin Nong,Gao Xiang,Li Shan,Li Fangying and Luo Pin,all living and working in Yangzhou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扬州八怪yang zhou ba guai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so called because they broke with tradition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blazed with new,unconventional trails in integrating painting with poetry and calligraphy,the eight being Wang Shishen,Huang Shen,Zheng Xie,Jin Nong,Gao Xiang,Li Shan,Li Fangying and Luo Pin,all from the Qing Dynasty)

扬州八怪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他们在绘画风格上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在思想行为上也与当时的习俗不大一样,故有“八怪”之称。但“八怪”所指,并无固定说法。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也有以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杨法、边寿民者(《天隐堂集》)》。或有增加李葂、陈撰、华嵒、闵贞者。他们作为一个画派,对后世有积极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