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乡镇工业
青浦社队(乡、村)工业形成于50年代末,当时全县有172家工厂(组),职工7 734人。1962年,社队工业进行整顿和收缩,仅保留粮食、饲料加工、农药和土化肥等共40家,到1967年只剩11家。进入70年代,社队工业开始回升,但步子不快。至1975年,发展到696家,总产值6 893元。嗣后,青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队工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的指示,落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乡村工业的发展。1984年全县乡村工业总产值4.74亿元,比1980年增长1.24倍。乡村工业企业有1 586家(其中,乡办282家、镇办16家、村办1 288家),职工超过10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1.2%,固定资产2.45亿元。继而,大力发展工农联营企业,使乡镇工业有新的发展。到1990年,全县有乡(镇)、村企业1 721家,产值达到24.4亿元,比1980年翻了三番多。乡镇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0%,而且发生质的变化,乡镇工业已经从手工及半机械操作发展到以机械操作为主的机器生产,从传统手工业为主的铁、木、竹、缝纫等行业发展到服装、轻纺、电器、仪表、化工、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几十个工业行业,成为青浦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90年代后,又连续五年以30%的递增率增长,全县涌现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或年利税总额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100家。纺织科技城、青浦工业园区、西郊、商榻、香花等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达到了一定规模。全区初步形成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电器制造、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五个主导产业。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9.58亿元,比1990年增长13.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