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字军骑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字军骑士》《十字军骑士》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分上下两卷,中心情节围绕着兹皮希科和尤仑德父女的经历展开。在一次边境偷袭中,尤仑德的妻子,达奴莎的母亲惨遭十字军杀害。为了替她报仇,年轻的波兰骑士兹皮希科向十字军团使者里赫顿斯坦挑战,却遭其刁难和陷害,被国王判处死刑。达奴莎利用波兰的传统习惯,及时赶到刑场,宣布他是她的新郎,使他免遭一死。尤仑德为了复仇,也向十字军骑士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十字军设下毒计,劫持了达奴莎,要尤仑德独自去认领。他如约前往,不但没有要回女儿,反受到百般嘲笑和凌辱,被挖去双眼,割掉舌头,砍去右臂才被放回。兹皮希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被折磨得神经错乱、奄奄一息的达奴莎,她还没被护送到家,便离开了人世。1410年,波兰和骑士团大战于格隆瓦尔德。波兰军队英勇奋战,很快使骑士团遭到毁灭性失败。兹皮希科在战场上杀死了仇敌里赫顿斯坦,实现了报仇的宿愿。 兹皮希科年轻热情、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体现了波兰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不愧为一个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尤仑德原是一个威名远扬的骑士,勇猛善战,使敌人闻风丧胆。但在经历了种种重大的变故之后,斗志明显衰退,甚至亲手释放了他的仇敌齐格菲里特。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遵循天主教“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的信条。达奴莎是一个美丽温存的少女,她单纯朴实,天真无邪,然而却未能逃脱十字军的毒手,是一个极为令人同情的无辜者。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兹皮希科的坎坷经历和尤仑德父女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专横跋扈、凶残暴戾的十字军骑士披着宗教外衣,任意践踏波兰民族尊严,残害波兰人民生命等罪恶行径,歌颂了波兰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和正义的斗争事业,再现了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波兰人民抗击十字军骑士团,并在格隆瓦尔德一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光辉历史。作者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都极富个性。有的寥寥数笔,略加勾画,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忠实机警的哈拉伐,随机应变的山德鲁斯,正直豪爽的德·劳许等;有的则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使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如作品中的几个主人公以及精明谨慎、勇敢刚强的玛茨科,热情大胆、活泼可爱的雅金卡等。作品通篇结构严谨、情节生动,特别是“悬念”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品的叙述语言错落有致,流畅自然,充满了时代生活气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风俗习惯和历史人物事件。作品的明显不足之处是通过尤仑德这一形象,宣扬了“爱敌人”这类以德报怨的宗教观念。 十字军骑士 十字军骑士美国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1930—)。生于旧金山一个普通会计师的家庭里,为了寻找工作,全家迁居10次。青年时期,他因身体条件好,又会骑马使枪,被意大利著名导演塞·莱翁发现,以高薪聘请他赴意大利拍片。他在西部片《为了几块钱》中扮演一个名枪手,大获成功,从此声誉日隆。好莱坞看到他的西部片风靡欧洲,便以更高的年薪请他回美国拍了电影《把他们高高吊起》。他拍摄的影片,不是西部片便是警探片。1967年以来,他年年都在美国十大红星的前五名内。他的影片创造了15亿美元的最高票房纪录。1969年,他在城市西部片《库根的恫吓》中饰演一个法官。两年后,他主演的《辣手的哈利》问世,轰动全美国,一跃为十大红星的第一位。他如此走红,源于他在大众喜爱的影片中塑造了大众崇尚的英雄。在大众心目中,他不是演员,而是英雄,观众们送给他一个“十字军骑士”的美称。 ☚ 走红全球的影星 日本现代题材电影的头号明星 ☛ 十字军骑士长篇历史小说。显克微奇作。1900年发表。以14世纪末、15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合抗击十字军骑士团的侵略为背景,揭露了十字军骑士对波兰民族的蹂躏,歌颂了波兰立陶宛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心理描写逼真细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