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三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三行 亦称洋行、洋货行。 清廷特许专营进出口贸易的牙行。设于广州。其商人称行商或洋商。明代已有十三行名称,但性质与清十三行有别。 清时,行数并不固定,行名和商号世代沿用,父子相袭,对外通称某官,属半官半商性质。除经营进出口商货外,并对官府负有承保缴纳货物进出税饷,约束管理外商、水手行动,经办中外交涉事件等义务。行商设立商馆,收贮货物,租给外商居住,并指派通事、买办、工役等为外商服务,也起监督和限制外商作用。十三行共同组织*公行,来华贸易的外商所有事宜均需通过公行。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制度被迫取消,十三行随之消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