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必须以骨干农副产品为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必须以骨干农副产品为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

(三)必须以骨干农副产品为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搞活农村市场的同时, 比较重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省内农村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外经贸部门还成立专门机构, 专搞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 各地区、各部门更把搞好“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泾阳县学习山东寿光经验, 1993年在该县云阳镇组建起由16家镇办企业组成的跨行业经济实体——泾云实业开发总公司, 拥有总资产1.31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近亿元), 员工4 500人。该公司坚持“一业为主, 多元经营, 全面发展”方针, 依靠科技进步,围绕 “两高一优”农业, 兴办 “菜篮子”工程, 创立了 “公司+协会+农户” 的经营模式, 以公司为 “龙头”, 蔬菜技术协会为纽带,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总公司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和分户生产、分户核算的办法, 建成蔬菜生产工厂25座, 每厂建棚40~80个,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 集中连片, 实行工厂化、规范化管理。并两次投资490万元, 建成和扩建面积达10公顷的云阳蔬菜批发市场, 日成交50万元以上,运销3 500车次, 成为西北地区最大蔬菜集散地; 投资880万元, 建成总容量2 500吨的气调式冷库5座;投资460万元, 购置冷藏车、气调车、运货车20多辆, 组建起泾云果菜直销车队, 使云阳蔬菜远销西安、兰州、银川和乌鲁木齐等地, 从而确保农户生产的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 或者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 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格局, 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既有利于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1995年, 这个“龙头”企业产值达1.35亿元, 销售收入1.56亿元, 实现利税1 018万元, 参加生产 (经营) 的农户每半亩大棚菜1年收入平均1.4万元, 最高的达2.4万元。正常情况下当年收回全部投资, 从第二年开始, 每个大棚年纯收入达5 000元以上, 一个企业带动了一方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随后, 这个“龙头”企业又根据县委、县政府“菜奶富民”发展战略, 打破区域界限, 在泾阳县北部几个乡镇, 再开发5 000~10 000个日光温室,2万个中小棚和1.33千公顷露地菜, 使全县日光温室1996年底达3万个, 中小棚达8万个,引进资金3000万元,使该县“菜篮子”工程再上新台阶。
全省各级流通部门, 积极地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企业为主, 通过改造、兼并、联合扩大规模,以开发当地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为重点, 组建了一大批产、购、加、销、研紧密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1996年,在三原县组建的陕西宴友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些“龙头”企业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这个企业是由商业系统一个肉联厂, 发展为有肉联、熟食品、纸箱、彩印、豆制品、香枣、造纸、养殖、食品科研、职业培训、宾馆等产业组成的集团公司, 固定资产从1988年的12.9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1.7亿元, 职工从40人发展为2000人, 销售额从几百万元增至1996年的3.7亿元。该公司生产的熟肉制品曾获中国食品名牌、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数十项大奖, 被确认为人民大会堂特制熟肉制品而登上国宴。企业被列为内贸部储备肉生产厂、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大型工业企业、陕西省政府重点扶持名优企业和全国千户重点扶持大企业之一。1997年, 该企业投资3000多万, 征地7.5公顷, 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式风味2万吨现代化熟制品车间及屠宰车间、出口标准分割肉车间。同邻近十多个县(市) 的数十万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该集团还将开发国际领先的2万吨天然大豆发酵饮品, 一期工程完成后, 年产2万吨, 产值3亿元,利税6 000万元。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完成后产量将分别增至5万吨和10万吨, 还将自办10万头养猪场。以巩固全国最大中式风味食品生产基地的地位。
与此同时, 全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新一轮“菜篮子” 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 重点抓好七项开发工程,执行十项优惠扶持政策, 狠抓70多个肉类、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使营业面积增至150万平方米,年交易量达到300多万吨。全省 “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化、区域化、市场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大大促进了畜牧产业化、蔬菜产业化进程。省内农村正在建设的18个二线蔬菜基地县、20个瘦肉型猪基地县、15个肉牛基地县、10个奶牛基地县、15个养羊基地县、10个笼养鸡基地县和20个养鱼基地县均已初具规模,且在生产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 “菜篮子”生产发展, 产量增加, 质量提高, 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市场兴旺,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996年, 全省肉类总产量82.9万吨, 比上年增长4.5%, 其中猪肉63.4万吨, 牛肉7.5万吨, 羊肉4.5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5.3%、2.7%和7.1%。禽蛋、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1.6万吨、40.4万吨和4.1万吨, 比上年分别增长3.7%、23.9%和7.9%。年末存栏数, 猪、牛、羊和家禽分别达904.5万头、286.3万头、740.9万只和6 921万只, 除生猪比上年末下降0.2%以外, 牛、羊和家禽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9%、11.7%和9.4%, 蔬菜面积180千公顷, 总产380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4.6%。“菜篮子”工程已成为陕西农村支柱产业, 1996年全省畜牧业和蔬菜业产值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35.1%,农民平均从畜牧业和蔬菜业获得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0%左右。
同时, 全省“米袋子”工程、林业产业化, 种植业产业化和整个农村经济产业化也获得了一定进展,在多个领域兴办起大批“龙头”企业。岐山县将粮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结合实施“米袋子”工程, 兴建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产品新、辐射力强的粮食加工企业, 以其为“龙头”带动粮食深加工和优质小麦、玉米基地建设。在全县建成的70多个加工企业中, 起龙头作用的12个大中型面粉厂年加工能力达13万吨, 其中陕西世联高蛋白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是农业部和陕西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粮食产业化项目之一, 由省农业厅批准立项, 世界银行贷款支持, 岐山县政府组织县农业局牵头和城北工商企业总公司、县面粉厂三方合资兴建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总投资2 500万元, 1996年初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能力3万吨, 产值6 500万元, 利税800万元。该厂生产的“高津”牌系列面粉, 以当地获国家金奖的PH82—2—2和小偃六号优质小麦为原料, 引进瑞士先进工艺, 采用电脑程序控制, 实行标准化管理, 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远销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的100多家企事业单位。高蛋白面粉的开发, 促进了全县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1996年,全县推广优质小麦1.67万公顷, 总产7.5万吨, 增加收入625万元, 全县3万农户人均增收50元。同时带动全县建成方便面生产线18条, 年产2 000万箱, 产值近5亿元, 有力地推动了粮食产业化进程。宝鸡市蜂业总公司以广大蜂农为基础, 集蜂蜜、王浆、花粉等蜂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 生产加工瓶装蜜、大白兔系列糖果, 又新上了方便面、九重阳保健品, 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1996年经销蜂蜜1.3万吨, 销售额达1亿多元, 成为西北地区最大蜂产品经销企业, 他们在原基础上与上海冠生园食品厂等企业联合组建成立了宝鸡蜂业集团,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促进蜂业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洛南县不分行业、部门, 不受地域限制, 积极支持国营、集体、个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兴办企业。到1996年, 全县已建起服务型、科技型、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12个, 初步形成了 “市场一龙头一基地一农户”一体化产业新格局。县畜牧局办起牧工商公司、牛黄开发公司、浓缩饲料厂、种猪场、种鸡场、仔猪繁育场、松针粉加工厂、皮革厂等8个龙头企业, 1996年产值700万元, 利税75万元。县牛黄开发公司围绕推广牛体培植牛黄技术, 实行植黄、取黄、收购、加工一体化服务, 既推广了技术, 又解决了农民卖牛黄难的问题, 一年为群众增收60多万元;县种鸡场实行包鸡苗供应、包药械服务、包饲料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的 “五包” 服务措施,与100多养鸡专业户建立起 “利益均沾, 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年均向社会提供10万只种鸡和30万枚种蛋, 带动全县笼养鸡发展到30万只。洛南县食品公司自筹资金80万元, 新建成年宰生猪1万头的 “新宇肉联厂”, 投产3个月, 实现产值40万元, 利税8万元。景村财安食品集团公司经几年发展壮大, 已形成资产500余万元, 年购销生猪5万头,成为全县私营经济典型, 正着手兼并部分国有食品站。这些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龙头企业, 均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推动着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几年来, 全省供销社围绕农村资源优势, 以骨干农副产品为重点, 以原有流通、加工企业为基础,通过联合、改组、兼并等方式, 组建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 组织、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推动农业产业化。岚皋县供销社发挥龙头作用,把县缫丝厂、基层蚕茧收购站和桑茧技术服务站联合起来, 组建县蚕桑集团, 使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科研、管理融为一体, 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格局, 农户积极植桑养蚕, 改良桑树100万株, 新栽50多万株, 使蚕桑事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经省政府批准, 陕西棉花(集团) 公司于1992年12月26日成立。该集团公司是以棉花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经济联合实体。集团由四个层次构成:省棉麻公司为核心层企业; 省内20个主要产棉县棉花公司为紧密层企业; 陕西棉花研究所及70个地市县棉花、农副、土产、生资、工业品公司为半紧密层, 县公司连棉绒厂, 棉绒厂连棉农; 以与核心层有稳定供销关系的110个外省、区、县棉花公司为松散层。集团核心层和紧密层拥有固定资产净值8 881万元, 自有流动资金1 560万元, 建筑占地面积260.8万平方米, 职工1万余人, 年经营额15亿元, 利税2 500万元。该集团以棉花经营为主, 兼营纺织品、日用百货、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五金家电、石油煤炭、农副土特产品、饮食服务业等。棉花集团的成立和不断发展, 促进了棉花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 全省各级供销社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骨干农副产品和主导产业, 开展全程服务,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❶兴建一定规模和高科技含量的主导产品基地, 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截至1996年, 全省供销社已建主导产品基地438处, 面积14千公顷,有力地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❷建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带一方经济发展。利用供销社闲散场地在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兴办规模上档次、功能齐全、服务配套、辐射力强的批发市场, 推动主导产业, 带动相关产业, 繁荣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农民。截至1996年末, 全省供销社建起批发市场90多个, 其中西安果品中心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3亿元, 被定为国家级批发市场。
❸组织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积极发展农村专业户。供销社帮助农民选项目、分析市场供求状况, 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加工和销售等各种服务。截至1996年为止, 全省已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270多个。如岐山县马江果椒专业社、镇安县柴坪养蚕专业社、华县毕家酥梨专业社、商州市场斜香菇专业社、周至县司竹猕猴桃专业社和合阳县王村苹果专业社等, 均已初具规模, 发展状况良好, 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❹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 推动农业产业化。全省供销社已承包 “四荒地” 2千公顷,已办起果园 (农场) 100多个, 养殖场40多个。

☚ (二)必须适时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四)必须转换国合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流通体制改革 ☛
000273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