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村各业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村各业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农村各业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农业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牧区群众也纷纷要求实行牧业生产责任制。自治区党委根据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从1979年开始,先在牧区实行定劳力、定草场、定畜群、定畜产品、定报酬、包生产成本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五定一奖赔”制度。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各地认为“五定一奖”制度基本上还是按工分计算,生产好坏与牧民利益关系不直接,同时内容太繁琐,各项指标很难 “定” 的合理,也难兑现。1981年开始在牧区试行包群到户的 “铁畜制”,即成畜保本(头数和质量不变),仔畜和畜产品分成;有的地方试行了分畜到户的大包干,即分畜到户,成畜保本,保证净增,集体提留,费用自理,产品归己。1983年在中央1号文件要求各地抓紧建立林业、牧业、渔业及其他多种经营方面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精神指引下,新疆牧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发展。到1983年底,全疆牧区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60%以上的基本核算单位推行,随之牲畜折价承包和作价归户在各地普遍试行。1984年6月初,自治区党委下发了 《关于贯彻执行中央两个一号文件若干政策问题的具体规定》,对畜牧业、林业和其他各业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同年9月中旬,自治区党委又召开了牧业工作座谈会,一致指出牧业责任制在自治区各地发展缓慢,现行的各种责任制要允许继续试行,不要轻易否定,让牧民群众在实践中比较鉴别,不断加以完善。不论实行那种生产责任制,都要以调动牧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增加牧民收入为判断优劣的标准。此后,各地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迅速,特别是以折价归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占了绝对优势。到1985年底,全区集体所有的牲畜已基本作价归户,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方国营牧场拥有的牲畜也有50%作价归户,试办家庭牧场。
林业生产责任制起步较晚。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各地稳定山权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新疆迅速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地认真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此后,各地对集体所有的成片林木迅速推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具体办法是集体成片林木,由林业队、林业组专业承包,集体统一付酬;在农田四周的集体林带,实行树随地走、农户承包、收益分成;新植成片林木,集体统一营造的,由专业护林人员承包,或由农户承包,集体付酬,收益归公;由农户或联户承包造林的,管护归营造者,收益比例分成。在南疆一些地方,也有将道路、渠道、农田四周的林木,实行折价归户承包经营的。不论实行那种办法,都将劳动者的利益与林业生产的成果联系在一起。到1984年底,全区80%以上的集体林木都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
随着农、牧、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为农业服务的农机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各地的农牧机械也都基本折价归户,全疆农业机械经营出现了集体、个体、联户齐发展的新格局。到1984年底,全疆大中型拖拉机中,集体经营的占35. 8%,农户个体、联户经营的占64.2%; 小型拖拉机中,集体经营的只占26. 1%,农户经营的占73. 9%;对集体所有的农机具普遍实行了包机到组或包机到人的 “定奖罚”责任制。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到1993年底,全疆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由农户个体或联户经营的分别占到80%和95%以上,集体所有农机具的“定奖罚”责任制日趋完善。个体、联户的拖拉机实行了 “私有统管”办法,普遍推行了 “统一调配、统一维修、统一供油、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为主要内容的 “五统一”,使农机化事业为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渔业、水利、乡镇企业都按照自己的生产特点,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克服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调动了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各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农牧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使广大农牧民成了生产的主人,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新疆农牧业生产获得了全面、稳定、持续的发展。以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与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1985年相比较,新疆的农牧业总产值由25.60亿元增加到48.23亿元,增长88.4%(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粮食总产量由370.01万吨增加到496.65万吨,增长34.2%;棉花总产量由5.5万吨增加到18.78万吨,增长2.41倍;油料总产量由10.33万吨增加到34.25万吨,增长2.32倍;牲畜年末存栏头数由2 476.98万头(只)增加到3 016.04万头(只),增长21.76%;猪牛羊肉总产量由9.65万吨增加到17.29万吨,增长79.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19.17元增加到394.3元,增长2.31倍。新疆自“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开始出现的长达15年的缺粮问题,到1984年已完全解决,彻底扭转了吃调进粮的局面,并变调人为调出,为新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创造了条件,一些劳力多、善经营的农户逐步发展成为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他们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带头实行科学务农和勤劳致富等方面作出了榜样。据1984年上半年统计,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户19.7万户,约占全区农牧民总户数的12.67%,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0.56万户,林业的0.62万户,养殖业的2.98万户,农机服务的2.19万户,农副产品加工的1.26万户,运输业的1.06万户,农业开发的0.11万户,其它的0.91万户。

☚ (二)农业生产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农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
000215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