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浙南山地丘陵林茶粮畜区
本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包括丽水、青田、云和、龙泉、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文成、泰顺等县(市)的全部,江山、衢县、龙游、金华、武义、永康等县(市)的南部山区。土地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8.23%。1992年总人口569. 17万人,占全省的13.28%。耕地面积19.84万公顷,占全省的11.73%。林业用地面积231.93万公顷。本区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山地面积最多、人口密度最稀、经济开发程度较低的一个农区。
1. 农业资源条件。
(1)山地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本区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括苍山、北雁荡山、仙霞岭、洞宫山和南雁荡山均绵亘于本区,是全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农区。丽水地区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 573座,其中海拔1 500米以上的山峰集中分布在龙泉、遂昌、庆元等县。本区是瓯江、飞云江、鳌江、灵江等水系的发源地,也是钱塘江支流江山港、武义江的发源地。地貌复杂多样,中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皆有,其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3.03%、13.32%和3.65%。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红黄壤面积约占土壤总面积的85%。山间盆地主要有壶镇、丽水、碧湖、松古、云和、龙泉等,是本区主要的产粮区。山区还分布着2—3级山地平面,是山区主要的粮食产地。
(2) 水热资源丰富,地域分异规律明显。本区年平均气温16.9—18.5℃,≥10℃年积温5 500—5 800℃,无霜期245—275天; 年日照时数1 800—1 9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3 349—4 354兆焦/平方米; 年降水量1 400—1 700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本区农业气候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随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增加。大体上可分为3个层次:南部海拔400米以下,中部300米以下,北部250米以下的盆地、低丘,热量条件较优,能满足粮食生产三熟制的需要,大部分地方还适宜种植喜温经济林果; 南部海拔400—850米,中部300—800米,北部250—700米的丘陵低山地带,热量偏紧,粮食作物以一年两熟为主,适于茶叶生长; 南部海拔850米以上,中部800米以上,北部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气候凉爽,日照较少,粮食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本区春雨期的湿害,夏秋季的干旱,对种植业影响较大。
(3) 动植物品种资源丰富。在本区森林植物资源中,古老特有种属广泛分布,是良好的基因库。全省3 000多种植物本区大部分都有分布,并保留为数众多的珍稀植物品种以及赖以生存、栖息的动物品种,据丽水地区调查,植物中列入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百山祖冷杉、伯乐树、连香树等14种;三级重点保护的有黄连、银钟树、南方铁杉、红豆杉等28种。动物中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名录》的有2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华南虎、梅花鹿、黄腹角雉;二类保护的有猕猴、短尾猴、金钱豹、穿山甲等;三类保护的有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等。本区设有庆元百山祖、龙泉凤阳山、遂昌九龙山、泰顺乌岩岭4个自然保护区。
(4) 矿产和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本区矿产种类多样,不仅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矿,还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业已探明的主要非金属矿有:明矾石、叶腊石、高岭土、萤石、珍珠岩、花岗岩、大理石等。苍南、瑞安、平阳的明矾石矿储量达2亿吨以上,居全国第1位;遂昌、丽水、云和、龙泉等县萤石储量达200多万吨;青田、景宁县的叶蜡石储量230多万吨,其中青田县的叶蜡石品位居全国首位; 缙云县的珍珠岩探明储量达3 300吨;松阳、青田的高岭土,云和、青田的花岗岩,都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的优点。本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仅丽水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就达212万千瓦,可开发装机166万千瓦,目前约已开发10%,潜力巨大。
2. 农业状况。
(1) 林业资源丰富,是浙江省重点用材林产区。全区林业用地231. 93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的37. 67%,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其中有林地152.8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65. 92%; 其它林地79.04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4. 08%。森林覆盖率55%,居九大农区之首。人均森林面积为全省平均数的3倍。有林地中,用材林占77. 25%,经济林、竹林依次占12.11%和9.64%,其它林种占1%。林木蓄积量5 341.68万立方米,占全省47.5%。
(2) 种植业生产发展较快。1992年粮食播种面积34.02万公顷,总产量154. 76万吨,占全省的9.76%,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山丘坡地的逐步开发,茶叶、水果产量大幅度增长。1992年,全区茶叶产量5 290吨,内质优良; 柑桔总产5.68万吨。
(3) 名特产品众多。本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农业开发史,孕育了一批农林牧名特优产品。如景宁惠明茶,庆元、龙泉、景宁的香菇和白木耳,云和、景宁的黑木耳,缙云的黄花菜、米仁,丽水的处州白莲以及碧湖猪、雅阳猪、温州水牛等。
本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疏林山面积较大;耕地资源少质量差;交通运输不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3. 农业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本区坚持以林为主,把全区建设成全省最大的用材林基地;保护耕地资源,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兴办小水电,加快发展农林特产品加工业;发展交通、通讯事业,改善山区交通、通讯条件,兴办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促进山区经济繁荣。
(1) 加强林地建设。搞好林业生产是发展本区经济的重点。对现有宜林荒山、疏林山要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改造次生林等多种方法,加快绿化。搞好用材林基地建设,严格控制采伐量,加强中幼林抚育,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林木蓄积量。同时搞好茶叶、柑桔、油茶等经济林基地建设,开展林特产品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
(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努力发展粮食生产。河谷盆地和山间台地是本区主要粮食产区,要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增建山塘水库,扩大灌溉面积,把这些地方建成区内商品粮基地。并结合兴修水利,大力改造低产田,修建水平梯田梯地,增施磷钾肥,扩大绿肥面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本区丘陵山地垂直差异很大,应因地制宜地安排耕作制度,不搞一刀切。
(3) 改善交通条件,搞好集镇建设。交通不便是本区商品经济发展不快的一大制约因素。除建设好金温铁路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公路建设,发展乡村机耕路,疏浚内河航道,改善水运条件,增强运输能力,促使山区货畅其流。与此同时,加强农村集镇建设,发展集市贸易,活跃山区经济。本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因此振兴本区经济具有政治意义。为此,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支援山区开发,使山区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