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坚持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方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坚持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方针

(一)坚持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方针

从江苏实际出发,坚持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在农业内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粮食和棉花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全省各地历来对粮棉生产抓得很紧,首先稳定粮棉播种面积,在这个前提下,挖掘土地潜力,发展经济作物。为扶持粮棉生产,在国家政策规定基础上,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在确保定购粮食、棉花与奖售化肥、柴油挂钩政策落实的情况下,省里每年安排留成外汇进口化肥,增加粮食面积肥,对调出粮食给奖励肥。对棉花生产,实行发放生产扶持费、减少新棉区粮食定购任务和放开籽棉经营等鼓励政策。从1986年起,全省建立了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制度,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微观调节功能,扶持粮棉生产。1988年,按国家规定征收农林特产税,调节农业内部收益差别,税收款全部留县、乡,用于扶持生产和多种经营。“六五”、“七五”期间,在国家支持下,分批建设了22个商品粮基地县和16个优质棉基地县。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调动农民种粮、植棉积极性,稳定和发展粮棉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多种经营是江苏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蚕茧、水产、生猪等在全国历来占有重要地位。60—70年代,家庭副业曾被当作资本主义批判,影响了多种经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江苏较早放开了水产品、林果茶等产品价格,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抓规划布局,抓种苗种畜,抓饲料和防疫体系建设,抓基地建设,在信贷资金上予以大力扶持,使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5.6%提高到1995年的42%。其中畜牧业产值比重由19.5%提高到30%,渔业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12%。
乡镇企业起源于农业的积累,发展壮大后又反哺农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既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需要,也是稳定农业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化工、建筑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1995年,全省共有乡村集体企业10.88万个,从业人数688.44万人,约占全省农村总劳动力的24.02%;全省农村工业产值7 763.25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66.7%,在全省工业中首次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全省有64个县(市)的乡村工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0亿元,最高的无锡县达420亿元。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外贸出口供货总额1 057.2亿元。乡村工业开辟了江苏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1994年上交税金103.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5.2%。
“七五”期间,全省乡村两级集体工业企业提供的“补农”、“建农”资金达26.83亿元,相当于同期财政支农支出的1.34倍。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控功能,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的横向经济联合,打破了城乡封锁、条块分流的格局,改革了我国长期以来“城市一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城乡互助,农工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缩小了城乡差别,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 四、主要措施   (二)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000292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