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子
李玉 《清忠谱》

全曲七句:4
△,7
△;4
△,7
△。7
△,7
△,7
△。首四句宜作两排。末句本七字,多破为两个四字句,叶仄韵,以上声为宜。《牡丹亭·冥誓》二支,第一支第二、四句改为六字折腰句。《四喜记·鸾俦赏夏》一支,前四句同《冥誓》,后四句与本格不同。《琵琶记·丹陛陈情》套一支,《六十种曲》本误分后四句为〔前腔〕。〔三段子〕常以一支或二支入套。《东郭记·顽夫廉》则〔啄木儿〕、〔三段子〕均连用三支。以〔三段子〕为主的集曲有〔三啄鸡〕、〔三段催〕、〔三段滴溜〕、〔三老节节高〕,见《南词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