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段论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段论sān duàn lùn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也称三段论法或三段论式。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名》:“言语文字之所以表概念者,谓之端,亦谓之名词;其所以表判定者,谓之词,亦谓之命题;其所以表推理者,谓之连珠,亦谓之三段论法。”1946年钱钟书《围城》六:“更可恨论理学开头最枯燥无味,要讲到三段论法,才可以穿插点缀些笑话,暂时还无法迎合心理。” 三段论 三段论由两个被同一概念联结起来的直言判断作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的一种演绎推理。又称“直言三段论”。如:“物质是可分的,基本粒子是物质; 所以,基本粒子是可分的。”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概念构成的。这三个概念分别叫大项 (大词)、中项 (中词)、小项 (小词)。大项是在结论中充当直言判断的谓项的概念,如上例的“可分的”,一般用P表示; 中项是在前提的两个直言判断中都出现的,并联系两个直言判断的概念,如上例的“物质”,中项是联接大项与小项的媒介,一般用M表示; 小项是在结论中充当直言判断主项的概念,如上例的“基本粒子”,一般用S表示。在三段论中,大项、中项、小项缺一不可。一个三段论包含有三个直言判断,其中两个直言判断充当三段论的前提,一个直言判断充当三段论的结论。三段论的前提分为大前提和小前提,大前提是表述一般原则的、包含有大项的判断,如上例的“物质是可分的”; 小前提是包含有小项的判断,如上例的“基本粒子是物质”。 ☚ 演绎法 三段论第一格 ☛ 三段论 三段论san duan lun亦称三段论法.是以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为前提,根据一定的推理规则(正确推理形式),推出一个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下式就是三段论法的一个公式: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M)都是对角相等的四边形(P), 所有的菱形(S)都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所有的菱形(S)都是对角相等的四边形(P). 三段论的根据是三段论的公理:凡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分子也应有所肯定;凡对一类事物有所否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分子也应有所否定.三段论公理也可用概念的外延——集合来说明.图1表示:S⊆M,M⊆P,所以,S⊆P.图2表示:M∩P=Φ,S⊆M,所以S∩P=Φ. 图1 图2 三段论是中学数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演绎推理.它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被用于数学证明. ☚ 演绎推理 关系推理 ☛ 三段论 三段论sanduanlun传统逻辑主要推理之一。它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判断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的推理。亦称直言三段论。三段论共有三个不同的项(概念):其中结论的主项叫小项,常用S表示;结论的谓项叫大项,常用P表示;两前提中共同包含的项叫中项,常用M表示。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例如: 各格的特征即特殊规则如下:第一格,小前提必肯定;大前提必全称。第二格,前提中总有一个是否定的;大前提必全称。第三格,小前提必肯定;结论必特称。第四格,若前提中有一否定,则大前提全称;若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若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任何一个前提不能是O判断;结论不能是A判断。 三段论的式。A、E、I、O 4种判断在两个前提和结论中的各种不同组合形式。在传统逻辑中,三段论4个格共有24个有效式:
三段论的省略式。实际应用中的三段论常常是它的省略形式:或省略大前提,或省略小前提,或省略结论,亦称省略三段论。如“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因此,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一个省略大前提“凡客观规律都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省略三段论。 三段论的复合式是若干三段论联结起来,并省略其中一些前提或结论的复杂推理形式。亦称复合三段论。主要有3种形式: ❶前后三段论。其特点是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为后一个三段论前提之一。如所有C是D,所有B是C,所以,所有B是D;所有A是B,所以,所有A是D。 ❷带证式。其特点是至少有一个前提本身是一个省略三段论。如所有B是D,因为所有B是C (省略所有C是D);所有A是B,所以,所有A是D。 ❸连锁推理。其特点是若干三段论联结起来,除最后的结论外,其他结论均被省略,并且每两个相邻的判断都有一共同项。如亚里士多德式(后退式):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有C是D,所以,所有A是D。哥克兰尼式(前进式):所有C是D,所有B是C,所有A是B,所以,所有A是D。 现代逻辑考虑到三段论的词项可以是空类,因此9个由两全称前提得出特称结论的三段论在现代逻辑中是无效的。 ☚ 直接推理 关系推理 ☛ 三段论 三段论Sanduanlun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而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逻辑中习惯称为三段论(又称直言三段论)。如:凡物质都是运动的,太阳是物质,所以,太阳是运动的。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 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三个项:小项、大项与中项。结论中的主项叫小项, 如前例中的 “太阳”;结论中的谓项叫大项,如前例中的“运动的”;两个前提中所共有的项叫中项,如前例中的“物质”。在两个前提中,具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前例中的“凡物质都是运动的”;具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前例中的 “太阳是物质”。三段论是由两个判断向一个新判断的过渡。其所以能过渡,是因为它是以三段论公理为依据的。三段论的公理是: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换句话说,如果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三段论推理必须遵守以下几条规则, 这些规则是判定一个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些规则是: ☚ 直接推理 假言推理 ☛ 三段论又称“直言三段论”。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创。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判断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的间接推理。如“物质形态都是有内部结构的;基本粒子都是物质形态。所以,基本粒子也都是有内部结构的”。三段论是传统逻辑的重要内容。 三段论syllogism 三段论 三段论亦称“三段论式”、“三段论法”、“直言三段论”。由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作结论的演绎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凡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能导电(结论)”。在三段论中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在结论中作主项的概念叫小项(如例中的“铁”),在结论中作谓项的概念叫大项(如例中的“能导电”),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的共同概念叫中项(如例中的“金属”)。含有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含有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三段论的特点在于通过中项的媒介,把大项和小项联系起来,因而能从两个前提必然地推出结论。 ☚ 演绎推理 气氛效应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