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段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段体

三段体

民间故事结构模式之一。即“三叠式”。见该条。

☚ 三回式   纵向三叠式 ☛
三段体

三段体

一首作品(或一段可以相对独立的音乐)由规模大体相当又同等重要的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的作用各有不同,而又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样的曲式即名为“三段体”。三段体的第一部分是个正规乐段,用以完成一个乐思的初步陈述,但与二段体第一部分的乐段相比较,又可以有些不同。不同之处是:由于它随后展开的可能较多,因而在初步陈述中既可更留有余地,又可伏下一些有待发展的因素;而乐段的结束,则除了在原调之外,还可作转调的完全终止,构成转调乐段。三段体的类型,可根据其第三部分的情况划分为:“有再现的三段体”(如《歌唱祖国》,王莘词曲);“没有再现的三段体”(如《渔光曲》,安娥词、任光曲)。它们的标志是:前者,第三部分完全重复、基本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的音乐,其公式可标写为“AB A1”。后者,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的音乐,其公式可标写为“ABC”。根据中间部分运用主题材料的情况,有再现的三段体又可分作三类。一类是:“展开中部的三段体”,又称“单主题的三段体”(如肖邦《玛祖卡舞曲》作品33之2的开始部分,柴科夫斯基《四季》作品37a六月《船歌》的开始部分等),其特点为中间部分采用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进行展开——包括调性上的展开,和声上的展开,音调、节奏变化以及主题分解的展开等等。展开的方法和程度,取决于内容表现的需要。另一类是:“对比中部的三段体”,又称“双主题的三段体”(如贺绿汀《摇篮曲》、《牧童短笛》等),其特点为中间部分采用与第一部分主题材料不同的新材料,由此形成两个曲式部分之间比较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程度,同样取决于内容表现的需要。如果中间部分兼有以上两类的特征,即或者先展开后又引入对比材料;或者相反,先引入对比材料后又展开第一段的主题;或者展开与引入新材料同时结合出现,便构成了第三类——“混合性中部的三段体”(如格里格《摇篮曲》作品38之1)。没有再现的三段体中不存在这种分类。三段体曲式的各部分都可以重复,而且重复的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B A1:‖(如贝多芬《第一交响曲》作品21第3乐章《小步舞曲》的开始部分);A‖:BA1:‖(如王莘《歌唱祖国》);‖A:‖BA1(如门德尔松《无词歌》作品62之3《葬礼进行曲》);‖:A:‖:B:‖:A1:‖(如瞿维《花鼓》)等。三段体由于发展的可能增多,规模的伸缩性增大,因而常常出现段落内部的扩充;段落之间的连接、过渡(主要是第二、三部分之间);段落结束后的补充以及全曲的尾声。三段体是一种很灵活的曲式,各部分的变化、重复和附加部分的出现,会使结构产生新的形态,因而带上若干其他曲式的因素(如带有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式的因素等)。三段体比二段体既有更多的发展余地,又有更充分的再现可能。因此,它的表现容量明显增大,结构过程更加平衡完整,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多数歌曲、浪漫曲、歌剧中的咏叹调、器乐小品、舞曲、进行曲、前奏曲、标题小曲等,常以这种曲式写成。同时,三段体还可以作为大型、复杂曲式中的一部分。

☚ 二段体   复三段体 ☛
三段体

三段体Sanduanti

由三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第三段通常重复第一段,用A+B+A公式表示。重复时可以完全不变或稍加改变。第二段称为中段,与第一、三两段形成对比。不加变化重复时,常在中段结束处标明D. C. (da capo al fine),表示从头反复到标有“fine”处为止。如下例。俄罗斯歌曲《夜莺》缩短重复时,标明DS(da segno al fine),表示从标有处反复到标有“fine”处为止。如下例。匈牙利民歌《五月的夜晚》:


在第一段之前可以加序奏,第三段之后或可以加结尾。在三段体的乐曲中,由于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因此整个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得到加强。
☚ 二段体   多段体 ☛
000085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