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业动力结构变化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农业动力结构变化 (一)农业动力结构变化新中国成立45年来,安徽农业生产依赖人、畜力,使用传统农具的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1977年,人、畜、机力的比值为1∶0.79∶4.85,机械动力548.80万千瓦;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作为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农业生产动力中机械动力不断增长。1987年,人、畜、机力的比值为1:1.08∶5.77,农机动力达到1 035.72万千瓦, 占农业动力的76.5%;1994年人、畜、机的比例达1∶0.93∶9.05,农机动力已达到1683.5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82.37%,机力超过人畜力总和的4倍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见表2-4-1。 表2-4-1 人、畜、机动力比值
☚ 二、农机动力结构及装备水平 (二)农业机械化总动力 ☛ (一)农业动力结构变化 (一)农业动力结构变化山东农业生产,在旧中国一直是依赖人、畜力,使用传统农具,人、畜、机动力的比值,1949年为1:0.98:0.003(人力为1)。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民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山东农业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1957年人、畜、机的比值为1:1.00:0.03,机械动力4.34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1.5%;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生产动力中机械动力增长很快,1965年人、畜、机的比值为1:0.73:0.5,机械动力达到70.41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22%;进入70年代,由于省产的柴油机、拖拉机成批生产和使用以及农业用电量的增加,农机动力大幅度上升,1978年人、畜、机的比值为1:0.68:5.8,机械动力达到1 084.57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77.5%;进入8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作为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从1978年到1985年,平均每年增加173.49万千瓦),1985年人、畜、机的比值达到1:0.7:10.4,农机动力达2 299.01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85.9%;1990年人、畜、机的比值达1:0.94:13.07,农机动力已达到3 215.77万千瓦,占农业动力的87.1%,机力超过人、畜力总和的6倍多,成为当今山东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表2-4-1)。 表2-4-1 历年人、畜、机动力比值情况表
☚ 一、农业动力结构及装备水平 (二)农机总动力总值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