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国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国文学

法国文学faguo wenxue

指法兰克人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建立法兰西王国以来创作的文学。
由拉丁语和方言融合而成的罗曼语,是现代法语的前身,是法兰克人民的民族语言。
从公元842到1515年,是法国的中世纪文学时期。公元842年用罗曼语写成的《斯特拉斯堡盟约》是法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它是法国文学起源的第一个标志。中世纪文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❶教会文学,如11世纪的《圣阿莱克西行述》,成就不大;
❷英雄史诗,代表作是11世纪的《罗兰之歌》,这篇长达4002行、用罗曼语写成的史诗,通过英雄罗兰为捍卫法兰西王国和查理大帝而英勇战死的故事,来歌颂上升的封建阶级,宣扬爱国主义;英雄史诗又称“武功歌”;
❸骑士传奇,主要内容写骑士为获得贵妇人的爱情和君王的赏识而征战冒险,主要形式是宫廷小说,代表作是《特里斯丹和绮瑟》,该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至上;
❹喻意小说,又称惩恶劝善的训诫小说,它把善恶美丑、爱情荣誉等抽象概念都化之以具体的形象,进行训诫说教;代表作是13世纪的《玫瑰传奇》;
❺市民文学,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阶级的诞生,产生了反映市民愿望的文学,它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到14、15世纪,市民文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形式,其中有笑话、寓言故事、闹剧和抒情诗。《列那狐的故事》和《巴特兰律师》是其代表作。
16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潮是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又称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统治;强调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和迷信;提倡博爱和平等,反对封建残酷与等级制。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有两种倾向: 一是由龙萨、贝雷、若岱勒、加尼埃、贝洛、巴依夫、缔亚尔组成的“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倾向,他们致力于创建统一的法兰西民族语言文学,有宣言《保卫和发展法兰西语》,但因歧视人民语言、民间创作而未能如愿。其中,龙萨(1524~1585)是法国第一个近代抒情诗人。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另一种倾向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倾向。拉伯雷(约1493~1553)是文艺复兴巨人之一,精通希腊文学和哲学,对数理、医药、考古、天文、植物颇有研究,还是法国最早的解剖学医生。在行医期间,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他讲故事给病人听,就这样写出了五大部的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原名《卡冈都亚与庞大固埃》(一译《高康大与胖大官儿》),拉伯雷借用中世纪传说故事,用近乎漫画式的夸张手法,通过国王格朗古杰及其儿子卡冈都亚和孙子庞大固埃的经历,从人的力量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方面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嘲讽封建教会及害人的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并通过“神瓶”和“德廉美修道院”表达了人文主义理想:“神瓶”上写着:“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德廉美修道院”的院规是:“做你所愿做的事情”。
另外,在16世纪,蒙田(1533~1592)的散文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蒙田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他的《散文集》(又译《随笔集》)文笔恣肆,语言生动,处处流露真率的性情。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使法国文学一跃而达到全欧最高水平。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法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在思想上它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在文学上它以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此,其特点是尊重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代。1635年,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它一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另方面也纯洁了法兰西民族语言,现代法语即起于这个时代。布瓦洛的《诗的艺术》体现了统治者对文学的要求,他规定了一系列古典主义法规,如“三一律”(剧情须围绕一件事展开,在一地一日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人是马莱伯(1555~1628);而高乃依才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一个重要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熙德》是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拉辛(1639~1699)是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的《安德洛马克》(又译《昂朵马格》)是法国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它谴责了情欲横流、丧失理性的达官贵人。《费得尔》、《特洛亚妇女》也是拉辛较有成就的作品。古典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喜剧家莫里哀,他塑造的伪善者达尔丢夫、吝啬鬼阿巴公等不朽的喜剧人物使他成为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
此外,17世纪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尚有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拉布吕耶尔的散文《性格论》、费纳隆的传奇小说《忒勒马科斯》;17世纪上半期在“巴罗克风格”下产生的于尔菲的牧歌体小说《阿斯特雷》和斯卡龙的《滑稽小说》虽华而不实,但也不失为风格之一种;17世纪后半期发生的“古今之争”表明法国人对古典主义框框的不满,争执的焦点是文学学古人还是今人,分别以布瓦洛和贝洛为代表。“古今之争”预示了18世纪的自由批判精神。
18世纪文学主潮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文学。启蒙即光明、照亮的意思,所以在文学史上,法国18世纪有“光明世纪”之称。启蒙运动是大革命前的舆论准备,正是在这个运动中形成了以“理性”为核心的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们用唯物论来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用无神论或自然神论来批判封建迷信,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试图建立一个符合永恒的真理、正义的理性王国。因此,启蒙文学有鲜明的倾向性、强烈的批判性;它自觉地以平民资产阶级为主人公,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在文学形式方面,它创造了哲理小说、正剧等多种体裁。但总的看来,启蒙文学的说教大于形象,有概念化倾向。以狄德罗、达朗贝尔为首的一些思想家编纂了一套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因此,法国启蒙派又有“百科全书派”之称。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在政论《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中提出了“法律高于一切”和“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离”的思想;在书信体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中,抨击并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教会,揭露了东方专制主义的残酷。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对中国儒学很感兴趣,还曾把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他用古典主义戏剧形式写了很多宣扬启蒙思想的剧本,但不很成功。成就最大的是他的哲理小说,代表作是《老实人》和《查第格或者命运》,前者通过一个思想单纯的老实人的经历来否定盲目乐观哲学,启发人们改变这个使人不愉快的社会秩序。狄德罗(1713~1784)是《百科全书》的主编,其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
❶政论,著有《哲学思想》;
❷文学和美学理论,著有《论绘画》、《论戏剧诗》、《关于〈私生子〉的谈话》,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早期代表;
❸正剧,又称市民剧,有《私生子》和《家长》;
❹三部哲理小说:《修女》通过纯洁少女苏姗娜的遭遇来写教会的黑暗和违背人性;《定命论者雅克》和《拉摩的侄儿》,后者是对话体哲理小说,通过“我”与玩世不恭的文人拉摩的侄儿的对话来揭示社会使人堕落的思想,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卢梭(1712~1778)是最杰出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永不妥协的反封建战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论的奠基者,开辟了一个文学时代的文学家。他有三部政论: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了“返归自然”的口号;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暴政;《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则认为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提出了公民选举产生国家领袖的共和制度主张,是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的依据。他有三部小说: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斯》、教育小说《爱弥尔》、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爱弥尔》主张人的自然发展,反对封建束缚,在教育史上有一定地位。他的小说推崇自我,崇尚感情,热爱自然,直接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此外,博马舍(1732~1799)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塞尔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勒萨日的小说《吉尔·布拉斯》和《瘸腿魔鬼》、普雷沃神甫的爱情小说《曼侬·莱斯戈》在18世纪法国文学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19世纪30年代以前,法国文学的主潮是浪漫主义文学。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小说和抒情诗。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浪漫主义最早的倡导者,中篇小说《阿达拉》的问世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的开始,他的《勒内》第一次塑造了世纪病患者、浪漫主义的忧郁者形象;斯塔尔夫人(1766~1817)也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之一,她在其文艺理论著作《论文学》和《论德意志》中,提出并区分了南方文学(实指古典主义文学)和北方文学(实指浪漫主义文学),阐述了文学同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向德国文学学习。诗歌方面,拉马丁(1790~1869)的《沉思集》、维尼(1797~1863)的《命运集》、贝朗瑞(1780~1857)的民主主义诗歌和雨果的诗歌,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浪漫主义纲领,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1830年后,浪漫主义进入后期阶段,除了雨果以外成就较大的还有乔治·桑(1804~1876),她著有《安吉堡的磨工》、《魔沼》、《康素埃罗》等小说;欧仁·苏(1804~1857),著有《巴黎的秘密》;缪塞(1810~1857),他有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梅里美(1803~1870),他著有中篇小说《嘉尔曼》(又译《卡门》)和《高龙巴》。
在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文学的主潮,涌现出巴尔扎克、斯丹达尔、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大师。法国早期文学以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为代表,他们使现实主义艺术在反映现实、典型塑造、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臻于完善;中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是福楼拜,他既使现实主义技巧更加精致,又开辟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文风;戈蒂耶(1811~1872)用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和理论《〈莫班小姐〉序言》进一步发展了唯美形式主义;而这个时期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及“感官呼应论”又显示出象征主义的倾向。19世纪后期文学除了以莫泊桑、左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外,还有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和巴黎公社文学。自然主义的理论家是左拉,小说家是龚古尔兄弟和都德,他们把文学同科学等同起来,主张象科学研究一样地研究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如实记录一切细节,并从生物学、遗传学方面寻找人物行为的动因。但他们的创作根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的诗歌代表是《无题浪漫曲》的作者魏尔兰(1844~1896)、《醉舟》的作者兰波(1854~1891)、《牧神的午后》的作者马拉梅(1842~1898)。他们对20世纪文学影响很大。巴黎公社文学是1871年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出现了《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20世纪文学十分复杂,一部分仍沿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写作的作家也程度不同地吸取了一些现代派表现手法,如罗曼·罗兰、法朗士(1844~1924)、《蒂波一家》的作者马丁·杜·加尔(1881~1958)、《火线》的作者巴比塞(1873~1935)、《爱的荒漠》和《蝮蛇结》的作者莫里亚克(1885~1970)等。
但占据20世纪文坛的主要还是此起彼伏的诸现代主义流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
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的前身,1916年由罗马尼亚人查拉创办,1919年查拉到巴黎与阿拉贡(1897~1982)、勃勒东(1896~1966)、艾吕雅(1895~1952)、苏波(1897~ )共同开展达达运动。1924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产生。它强调无意识的自动写作、梦幻记述、意象的随意并置和转换;代表作有勃勒东的《娜嘉》、《可溶解的鱼》、艾吕雅的《动物与人》、阿拉贡的《喜悦的火焰》。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法国流行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萨特、加缪(1913~1960)和波伏瓦(1908~1986)。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主张“自由选择”自我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加缪著有小说《局外人》、《鼠疫》和哲学随笔《息息弗思神话》;波伏瓦有小说《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大人先生们》和妇女论著《第二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的作家虽用戏剧的形式创作,但一反传统戏剧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又称“反戏剧”,代表人物是原籍爱尔兰但用法文写戏的贝克特(1906~1990)、原籍罗马尼亚的尤奈斯库(1912~ )、原籍俄国的阿达莫夫(1908~1970)、热内(1910~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表达失去了信仰的现代人明知希望之不可能但又不得不有所希望的精神状态。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犀牛》、阿达莫夫的《大小手术》、热内的《女仆》都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
法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是普鲁斯特(1871~1922),他的名著《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有7部15卷之多,它以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和威廉·詹姆斯的“感觉中的现在”为依据,广泛采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手法,把许多不连贯的生活回忆片断一环套一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新小说盛行于本世纪50年代。新小说,就是反传统的小说,它没有情节,没有主题,没有中心人物;它注重写物,把绘画和摄影技巧引进小说,并喜欢安排迷宫式的结构,主要作家作品有:罗伯—格里耶(1922~ )的《窥视者》、《橡皮》、《忌妒》、《在迷宫里》;克洛德·西蒙(1913~ )的《弗兰德的公路》、《作弊者》、《风》、《草》;娜塔丽·萨洛特(1902~ )的《无名氏肖像》、《行星仪》、《黄金果》和米歇尔·布陶(1926~ )的《变》、《度》、《时间表》。
除此之外,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的别具一格的小说《夜飞行》、《小王子》、克洛代尔(1868~1955)的诗《五大颂歌》、瓦莱里(1871~1945)的诗歌《海滨墓园》、纪德(1869~1951)的小说《伪币制造者》在20世纪文学中也有重要地位。
到今天为止,已有12位法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苏利—普吕多姆(1901)、米斯特拉尔(1904)、罗曼·罗兰(1915)、法朗士(1921)、柏格森(1927,哲学家)、马丁·杜加尔(1937)、纪德(1947)、莫里亚克(1952)、加缪(1957)、圣琼·佩斯(1960)、萨特(1964)、西蒙(1985)。

☚ 肖伯纳   巴尔扎克 ☛
法国文学

法国文学

最初以罗曼语 (拉丁语和当地方言融合而成的俗语,是法语的前身) 写作,通常以842年的 《斯特拉堡盟约》 为发端。此后直至16世纪以前的中世纪文学,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占重要地位,此外史诗有 《罗兰之歌》 等,城市文学有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玫瑰传奇》 以及一些趣剧、抒情诗等。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长篇小说 《巨人传》 表达了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理想,确立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蒙田的 《随感录》 对后来的散文产生了影响。诗歌方面最突出的是龙沙为代表的七星诗社,他们不满 “辞藻派” 和 “里昂派” 的形式主义,倡导语言和文学的民族化。17世纪文学主流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酝酿阶段,于尔菲的牧歌体小说 《阿斯特雷》 (1607—1627)、斯卡龙的 《滑稽小说》 (1651) 突破矫揉造作的 “巴罗克”文风,表现出新的倾向; 文学沙龙 “朗布耶公馆” 和初创的法兰西学院为端正文风、净化法语做出贡献。现代法语已形成。1660—1688年是古典主义全盛时期,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是主要代表,布瓦洛是重要理论家。此后的10多年,古典主义衰落。童话作家贝洛首先反对崇古薄今,于是引起古今之争。18世纪有称 “光明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启蒙运动的代表是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他们常以哲理小说宣传启蒙思想。卢梭主张返回自然,小说 《新爱洛绮斯》 等表现出浪漫主义先兆。博马舍是戏剧方面的启蒙主义者。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小说 《阿达拉》 标志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早期另一位浪漫主义代表是斯塔尔夫人。拉马丁二三十年代的诗作风靡一时。雨果的 《 〈克伦威尔〉序言》 被视为浪漫派的宣言,他的诗歌和 《悲惨世界》等一系列优秀小说使他成为浪漫派的杰出代表。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迅速发展。巴尔札克总题 《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代表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斯达丹尔的 《红与黑》、福楼拜的 《包法利夫人》 也是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戈蒂耶则提倡 “为艺术而艺术”,到60年代形成以勒孔特·德·李勒为中心的追求形式完美的帕尔纳斯诗派。左拉在一系列论著中阐发自然主义理论,并以大量小说进行实践。龚古尔兄弟、莫泊桑也被看作自然主义作家。从波德莱尔发表《恶之花》 (1857) 始,诗歌创作中一种新倾向逐渐发展起来,80年代末形成象征派。象征派的主要诗人有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20世纪流派迭起。罗曼·罗兰等一些作家仍然坚持现实主义传统。阿拉贡、勃勒东、苏波等最初开展达达运动,随后又倡导超现实主义。诗人克洛代尔、瓦莱里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普鲁斯特的多卷本小说 《追忆逝水年华》 (1913—1927) 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出现了以萨特、加缪、波伏瓦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以萨洛特、罗伯一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以尤内斯库、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这些流派都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人类文化中一份宝贵财富。

☚ 英国文学   古罗马文学 ☛
法国文学

法国文学

9世纪中叶,法兰西国家形成,罗曼语逐渐成为国语。早期罗曼语口头创作几乎没有留下文字材料。有文字的创作始于中世纪,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流行于11世纪的武功歌中的代表作一英雄史诗《罗兰之歌》。12世纪以骑士传奇为主要内容的宫廷小说与13世纪以惩恶劝善为主要内容的训诫小说十分流行,其中著名的《玫瑰传奇》渗透着市民意识。中世纪后期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意识的城市文学十分活跃,讽刺故事诗、民间笑剧极受一般人民的喜爱,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动物王国的民间长篇讽刺诗《列那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新兴资产者的智慧、狡猾和对下层平民的欺压,笑剧《巴特兰律师的故事》与市民诗人吕特博夫(1230~1285)和维庸(1431? ~1463后)的抒情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作品,如拉伯雷的巨型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蒙田 (1533~1592)散文《随笔集》、玛格丽特·德·那伐尔的短篇小说集《七日谈》以及“七星诗社”诗人的诗。17世纪法国是欧洲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以戏剧成就最高,代表人物为悲剧家高乃依与拉辛、喜剧大师莫里哀和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17世纪末,以贝洛为首的文学反对派与古典派展开长期的论战,被称做“古今之争”,预示了文学新时期的到来。整个18世纪是启蒙主义的时期,称为“光明世纪”。启蒙作家大多是深刻的革新思想家,以文学为媒介,积极宣传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他们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伏尔泰、狄德罗的哲理小说、卢梭的教育小说与感伤小说,狄德罗、博马舍倡导的正剧等。17世纪初法国革命与战争交替,社会动荡变化,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昌盛。出现了大批新的诗人、作家。1830年2月25日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在巴黎首演成功,宣告了浪漫派对古典派的完全胜利。同年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发表又宣告了批判现实主义时代的开始。19世纪文学的最大成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形成前后两座高峰,围绕着他们的是梅里美、福楼拜、莫泊桑、普鲁斯特等许多明星。同时法国先后出现一批革命作家如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著名诗人鲍狄埃和小说家瓦莱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各种社会冲突尖锐,各种文艺思潮、流派、团体蜂起,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迷惘的一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荒诞派戏剧、先锋派电影艺术等均发源或活跃于此地,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出现了罗曼·罗兰、巴比塞、阿拉贡等大师。从历史上看,法国文学经常与时代步伐密切配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营养,使它走在世界文学的前列。

☚ 愤怒的青年   拉伯雷 ☛

法国文学

French literatur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