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青团组织
新疆团的组织于1950年6月建立(原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各级团组织建立后,按照“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在各项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中吸收优秀青年入团,使团的战斗力得到加强,队伍不断发展。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农牧区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爱国增产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全疆有68万团员、青年参加了互助合作社,建立青年积肥突击队6 400多个,49万青年投入了积肥运动;组成青少年造林突击队3 000多个;乌鲁木齐地区3万多团员青年,苦战131天,修建成32公里长的青年渠;喀什地区10万青年组成千百个垦荒队,开恳荒地2.2万余公顷,为改变边疆地区的农村面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9年底,新疆农牧区建立基层团组织近1万个。涌现出一批“五好青年”、“优秀团员”、“五好社员”和“青年能手”。
1965年新疆全区发展团员8.4万余名;有6 200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7年初,共青团各级组织瘫痪。
1972年后,在党的关怀下,各地逐步重新建立了团的组织并恢复了各项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农牧区基层团组织围绕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先后开展了“一团一队三户”(科学致富报告团,“五好”建设突击队,专业户、重点户和科技示范户)、“两户一体”(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经济联合体)为内容的“青年标兵奖”活动; “一林两线五河”(三北防护林,铁路、公路沿线,额尔齐斯、伊犁、开都、塔里木、叶尔羌河)的青字号绿化工程,以及“农牧区青年实用技术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星火传播队”、“小开发”等活动,引导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与此同时,各级团组织狠抓了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开展了创先进团支部和争做一名合格团员的活动;团的基层组织结合整党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推行团员证制度,并开展组织整顿和团支部升级达标竞赛及民主评议团员活动,使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自治区三期社教和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中,各地把农村团支部建设纳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轨道,以党建带团建,使农牧区基层团组织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各级团组织认真抓好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成为党组织不断获得新鲜血液的主要渠道。新疆全区有20多万名优秀团员加入了党组织。1994年,自治区团委在农牧区广泛开展了“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通过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奔小康,达到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加强农牧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的;农牧区基层团组织认真学习,狠抓落实,使团的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1995年,新疆全区农牧区基层团组织已发展到1 253个,团员22.7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