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均衡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均衡经济学Economics of Disequilibrium从非瓦尔拉均衡状态出发,以非瓦尔拉均衡条件下价格与数量调节相结合作为理论与政策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体系。非均衡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才是绝对的、普遍存在的,因而瓦尔拉均衡是不存在的。由于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可能使价格得到自动调整。在价格不能自行调整的前提下,如果社会供求出现失衡,那么各种经济力量就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到彼此相适应的位置。根据非均衡经济学理论,完全的市场经济虽然也可以做到数量调节,实现配额均衡,但这或者是按优先分配原则(“谁先来谁先买”,或“谁先来谁先卖”原则)而自发分配的结果,或者是在垄断条件下的协商分配(“瓜分市场”、“瓜分货源”),因此存在较大缺陷。然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则可避免单纯由市场调节带来的弊端,使供给不足条件下或需求不足条件下的配额均衡更加符合交易双方的利益。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均衡经济学理论日益受到各国经济学界的关注,尽管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忽略制度计划和结构因素的作用等缺陷。 非均衡经济学disequilibrium economics非均衡经济学源自非均衡模型与非均衡经济,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莱荣霍夫德、贝纳西、格罗斯曼等。其理论观点: (1)完全竞争的前提之一是经济行为人对有关市场的情况掌握着充分的信息。但实际上,获得信息要花费成本,而要获得充分且完备的信息则是不可能的。现实中更多的是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包括垄断竞争,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不完全竞争上。(2) 它区分了计划数量与实现数量,指出市场出清达到均衡仅仅表明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相等,而有效数量与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当市场供大于求时,根据 “短边原则” (均衡数量等于计划供给与需求量的小者),有效供给小于计划供给,后者不能完全实现,而计划需求全都转化为有效需求。反之当供不应求时,计划需求不能全部实现,但计划供给则可按短边原则全部转化为有效供给。这时达到的均衡实际是一种配额均衡。(3) 均衡论把价格看成市场的惟一调节工具,市场在实现均衡价格之前,不会有任何交易发生,而非均衡分析却认为,在此之前也会存在非均衡的自愿交易。调节市场交易水平的不仅有价格信号,还有数量信号。短期内数量的调整过程往往快于价格,所以数量信号在非均衡经济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影响与调整着所在市场的供求情况,而且通过 “溢出效应”,这一影响也将波及到其他市场。(4) 它还将存量水平视为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5)它也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问题,认为时滞的存在能够加剧非均衡状态。(6) 肯定了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宏观经济现象。(7) 对于经济周期、自愿失业、资源闲置等现象给予了较为令人满意的解释等等。总之,非均衡经济学的产生打破了统治理论界几百年的均衡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理论与分析方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非均衡经济学 非均衡经济学economics of disequilibrium从市场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出发,以非瓦尔拉斯均衡条件下价格调节与数量调节的配合作为理论与政策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体系。帕廷金(D.Patinkin)、克劳尔(R.W.Clower)、莱荣霍夫德(A.Leijonhufvud)、格罗斯曼(H.I.Grossman)是非均衡经济学的较早的表述者。目前,在非均衡经济学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贝纳西(J.P.Benassy)、德雷兹(J.Drèze)、马林沃德(E. Malinvaud )、缪尔鲍(J.Muellbauer)、波兹(R.Portes)等人。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J.Kornai)的理论也属于非均衡经济学一类。 ☚ 其他经济学 经济史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