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眼 龙眼民间故事集。董均伦、江源记。通俗读物出版社1954年6月初版,1955年5月二版。 ☚ 杜鹃与李桂阳 金香瓜 ☛ 龙眼 龙眼果名。俗称桂圆,树如荔枝,而枝叶较小。龙眼于荔枝熟后即熟,故俗称 “荔枝奴。” ☚ 插定 人闹里 ☛ 龙眼leing31ngeing [lεiŋŋεiŋ](新鲜的) 桂圆。 龙眼lóngyǎn常绿乔木,果实也叫龙眼,球形,果肉味甜多汁,是我国南方特产。也说桂圆。 龙眼lóng yǎn又名桂圆,常绿乔木,产于广东、福建等处,果实球形,较荔枝小,果肉味甜多汁:丸了~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七·154)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龍眼 龍眼 lóngyǎn 亦稱“益智”。果木。俗稱“桂圓”。無患子科。常緑喬木。偶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花小,黄白色。圓锥花序頂生或腋生。果球形。不裂,果肉白色可食,味甜。木材為製器、建築、工藝原料。果實及根、葉、花入藥。分佈於我國福建、廣東、四川、臺灣等地。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龍眼》:“龍眼。一名益智。”《東觀漢記》卷二十二:“南單于來朝,賜御倉及橙橘、龍眼、荔枝。”《文選·左思〈吳都賦〉》:“龍眼橄欖,棎榴禦霜。”李善注引劉逵曰:“龍眼如荔枝而小,味甘。”参閱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下。 龍眼 龙眼lóng yǎn❶旧时南货业及水果行谓桂圆。《切口·南货业》:“龙眼: 桂圆之总称也。”又 《切口·水果行》:“龙眼: 桂圆也。” 龙眼【同义】总目录 骊珠比目龙眼益智鲛泪燕卵荔枝奴绣水团 龙眼 龙眼果名。俗称桂圆。班固《东观汉记》:“南单于来朝,赐御仓及橙橘、龙眼、荔枝。” 《文选》李善注:“龙眼,如荔枝而小,圆如弹丸,味甘,胜荔枝。苍梧、南海、合浦皆献之。山中人家亦种之。”左思《吴都赋》:“龙眼橄榄,棎榴御霜。”——龙眼、橄榄、棎、榴冬熟。 ☚ 龙穴 龙渊 ☛ 水果 水果桃:桃(桃子;雪~;早~;蟠~;扁~;蹊~) 仙果 仙木 妖客 余甘尉 短命花 ☚ 果实名 穗子 ☛ 龙眼longan中国南方夏季主要蜜源植物。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别名桂圆、益智。无患子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中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海南和云南东南部有野生龙眼。分布于北纬17°~31°,以福建、广西、台湾、广东、海南种植最多,其次为四川、云南南部和贵州南部。福建是龙眼的主产区,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中国首位。除中国外,各东南亚国家亦为龙眼产区,日本也有引种。龙眼品种繁多,中国栽培的有福眼、赤壳、乌龙岭、东壁、石硖、广眼等近400个品种。龙眼适于土层深厚而肥沃和稍湿润的酸性土壤。喜光和温暖气候,年平均温度以20~22℃为宜,遇霜雪易受冻害,耐旱力较强,生长迟缓。花芽分化和形成要求冬季有一段时间的温度为8~14℃,气温18~20℃以上不利花序发育,冬季气温高则翌年花少,泌蜜量降低。 龙眼longan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果树, 乔木。又名桂圆。学名Dimocarpus longana Lour.。 龙 眼 1. 花枝; 2. 花; 3. 果枝; 4. 果实纵剖面 根系在年周期生长中有3~4个高峰, 新根和新梢生长互相交替, 6月至8月高温多湿, 根系生长量最多。每年抽梢3~4次, 即春、秋梢各1次, 夏梢1~2次(夏梢有时可抽3次), 新梢多由已充实的枝梢顶芽延生, 亦有从短截枝上或不定芽抽出。龙眼属当年花芽分化当年开花结果的类型, 2月至4月花芽形态分化, 4月至5月开花,单株花期约30~45天, 单花丛的雌雄花交替或交错开放。坐果率约为雌花的10~20%。龙眼授粉后3~20天落果最多, 为第一次生理落果, 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第二次生理落果, 以后直至成熟落果较少。果实增大有3个生长高峰, 增长最快在中后期(7月上旬以后)。一般成熟期在8月至9月。 龙眼性喜温, 年平均温度20~22℃较为适宜, 冬季绝对低温低于-5℃的地区, 不宜栽培。花芽分化需要有一段相对低温最冷月均温12℃左右,较耐旱,华南亚热带地区的年降雨量通常能满足其生长结果的需要, 但花期及幼果期多雨常导致落花落果, 应及时排水。果熟期要注意防台风。龙眼对土壤适应性颇强,但以土层深厚, pH值4.5~6.5的沙壤土域壤土为佳。 主要品种 中国龙眼品种资源丰富, 其中以福建省最多, 次为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栽培最多的品种为❶福眼。该品种适应性较强, 产量高, 果大, 皮较薄,品质中, 适于罐装、鲜食和焙干。 ❷乌龙岭。是福建重要主栽品种, 产量高, 果大, 含糖量高, 品质中上,焙干率高。 ❸东壁。系著名稀优品种, 较丰产,果较大, 肉厚, 质脆, 浓甜, 有香气, 含糖量高, 品质极上, 为鲜食良种。此外, 赤壳、水涨、油潭本、普明庵、大鼻龙、栖本、蕉眼、红核子也是福建较重要的品种。广东最主要的品种为石硖, 丰产,果中等大,皮较薄, 含糖量高, 肉较厚, 爽脆, 品质优, 适于鲜食和制干。较重要的品种还有脆肉、乌圆、双孖木、大广眼、草铺种、秋风子、顶圆、大个圆。台湾主要品种有麒麟坑早生、圆粉壳、乌粉壳、凤梨味、十月龙眼、白杷早生、龙目、牛栏种。广西主要品种有大乌圆、下对龙眼、冰糖肉、广眼、博白龙眼。由于各地长期沿用实生繁殖, 还有不少优良类型或株系。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方法以高压条和嫁接为主。福建高压繁殖的历史悠久, 苗木具有品种纯正、生长快、结果早的特点, 但繁殖系数低。嫁接法主要有高位舌接、切接、靠接, 嫁接成活率高。近年各地推广应用小苗嫁接法如芽片切接、长枝腹接等,效果好,可提高苗木的繁殖系数。 龙眼园地宜选南向, 丘陵山地修筑水平梯田, 株行距5~8米。一般春、秋季定植, 有霜害地区以春植为宜。幼年果园可间种速生短期果树、豆科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幼树整形主干高度以60~100厘米为宜;选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留作主枝, 并培养成圆头形树冠。成年树年施肥5次: 在抽穗前; 疏花穗后至开花前;疏果后;果肉迅速膨大期; 采果后。施肥量通常按每产果50~100千克,全年施纯氮(N)1~2千克, 磷(P2O5)0.5~1千克,钾(K2O)1~1.5千克, 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配合适量化肥。成年果园每年浅耕3~4次,于8月至9月及1月至2月进行犂翻,采果后深翻结合培土,每株培土约0.5吨。夏秋旱期结果树要注意灌水,以提高产量,并促进秋梢萌发。成年树的修剪,以保持树势健壮和培养优良结果母枝为原则,分别在春、夏、秋季进行, 将过密、衰弱、病虫、杂乱枝疏除。 龙眼大小年结果现象较为明显。对开花结果多的植株, 适时适量疏去部分花穗和果实, 促进在开花结果的同时, 有一定数量强壮的夏梢抽生, 作为翌年开花结果的母枝。疏折花穗宜在花穗抽生12~15厘米时进行, 福建以4月上、中旬为宜。花穗疏折量约50~70%, 疏折原则是:“树顶少留, 下层多留,外围少留,内部多留,去龙留副(龙即龙头穗, 是突出树冠外面枝条顶端的花穗; 副是生长次强的侧生花穗), 折上留下”。同时,把病穗、弱穗和带叶发育不良花穗疏去。所留花穗必须均匀分布。疏果多在6月进行, 疏剪密生果、并蒂果、病虫果、畸形果。 龙眼害虫以荔枝蝽象和爻纹细蛾、卷叶蛾、桃蛀螟、荔枝灰蝶等果蛀虫类最为重要。病害以丛枝病为主要的危险性病害, 对生产影响较大, 其次有叶斑病类、煤病类、果腐病类、根、茎病类等。 经济价值 龙眼是中国南亚热带著名的特产水果。果肉含糖量高达12~23%, 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含量也很高, 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43.1~163.7毫克, 维生素K196.5毫克。除供鲜食外, 可焙制桂圆干, 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药效,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为重要出口商品, 畅销东南亚一带。果实还可加工制糖水罐头及龙眼膏, 果核含淀粉量高, 可供酿酒。木材坚硬耐久, 纹理细致, 是高级用材。 龙眼longanDimocarpus longan,别名桂圆、益智。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30。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本草经》、《西京杂记》及《后汉书》等均有记载。高达15m,树皮粗糙,薄片状剥落。幼枝被锈色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2,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20cm,全缘。圆锥花序,花杂性,黄白色,径4~5mm,花期4~5月。核果圆球形,外皮黄褐色,种子黑褐色,具白色肉质假种皮,果期8~9月。栽培品种甚多。产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四川等地,越南、泰国、缅甸也有分布,日本有引种。喜温暖湿润气候,畏霜冻,在0℃左右低温下枝叶受冻。不择土壤,酸性土及石灰性土均能生长;耐旱、耐瘠薄,忌积水。稍耐阴。播种及嫁接繁殖。种子易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嫁接多在4月上、中旬,用实生苗作砧木行舌接。也可用高压法繁殖。主要病虫害有鬼帚病、荔枝蝽象等。 龙眼longan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称桂圆。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2n=30。原产中国。福建省栽培最多,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也有栽培。树冠近圆头形。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或稍多,长椭圆形;新梢叶常带红褐色。圆锥状聚伞花序,花有雄花和雌花,偶有中性花和变态花;子房2~3室,通常仅一室发育形成果实。果近圆球形,果皮褐色,有龟裂纹,皮薄而韧;果肉由假种皮发育而成,肉色灰白呈半透明状,肉质脆,味清甜。种子圆形略扁,红棕色至暗褐色,光滑。性喜温湿,树形美观,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用实生、嫁接和压条繁殖。果供鲜食,可制干品、制罐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龙眼 龙眼无患子科常绿乔木,四川名特优果品。又称桂圆。果实富含营养,被视为珍贵补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泸县、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富顺、宜宾、江安、涪陵、万县等均有分布,尤以泸县、泸州市江阳区栽培最多。优良单系有八月鲜、106、84—1、86—2—26、泸园6号,晚优1号、晚优2号等。1994年栽培面积2万亩,产量2000吨。 龙眼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又名桂圆。中国有2000多年栽培史。中国华南特产水果。1700年前已有栽培记载。乔木,高10~15m。叶互生,偶数羽状,小叶2~5对,革质,叶长6 ~10 cm。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花小,直径4~5mm,杂性。萼片5裂,花瓣5,黄白色。果球形,直径1.5~2.5cm,外皮黄褐。果肉白色,内有黑褐色近圆形种子。花期3~4月,果熟期8~9月。生长最适宜温度23~26℃。-0.5~-4℃开始发现冻伤。适宜pH5~6.5。中国有栽培品种近400个。鲜食不如荔枝可口,但风味特殊,干果即龙眼肉,味美,营养丰富。树形美,材质好,可作观赏树。花、叶、果药用。优良品种20余个。全属10种,产亚洲热带,中国产3种,即龙眼、山龙眼、滇龙眼。后2种为优良绿化树种。 龙眼 龙眼果品之一种。又名“龙目”、“圆眼”、“益智”、“荔枝奴”等。俗称“桂圆”。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含糖量高。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其中以福建省的龙眼质量最佳。据载,西汉时,龙眼树就开始在南方种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匈奴传》:“汉遣单于使令谒者,将赐送橙桔、龙眼、荔枝。”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有龙眼的详细记载,并指出为汉时南海常贡之品。龙眼在医药上有很高的价值,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之功效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葡萄 杨梅 ☛ 龙眼 龙眼Longyan无患子科。又称桂圆。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6对,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圆锥花序;花小,杂性,黄白色,萼片和花瓣各5,雄蕊8。果球形,核果状,不开裂,直径1.2—2.5厘米,外皮黄褐色,粗糙;果肉(假种皮)白色,透明,肉质,多浆汁,味甜;种子球形,黑褐色,光亮。原产我国南部,栽培历史约2千年。现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多有栽培。果实营养丰富,为珍贵滋补品,除生食外,还可制桂圆肉及罐头等;木材坚重致密,光泽美观,为家具、舟车、细木工等优良用材;果核、根、叶、花均可入药;又是优良蜜源植物。 ☚ 槭树 荔枝 ☛ 龙眼 龙眼又名桂圆,因其于八月桂月成熟。福建省著名特产。始种于唐以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主要产区分布在莆田、仙游、漳州、漳浦、平和、福州、同安等地,其中又以莆田为最有名。全省产量占全国的2/3。可鲜吃,或制罐头,或烤焙成桂圆干。性味甘,平,富有营养,有开胃益脾、补心长智、养血安神的功效,为滋补佳品。干品以产于莆田、仙游的“兴化桂圆干”品质最优,驰名海内外。 ☚ 沉缸酒 荔枝 ☛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与荔枝共同享有“岭南佳果”美誉。其外形滚圆,果肉晶莹乳润,味甘美爽脆,别有风味,且有滋补强身功效,广西龙眼质优量丰,北分布达河池、柳州、贺县一线,南则主要集中于浔江、郁江以及以大新县为主的左江流域,博白县年产龙眼400多万公斤,建有全国最大的桂圆生产基地。贵港木格的大乌圆龙眼,颗大肉厚,味甜核小,为远近闻名的珍品。 ☚ 荔枝 桂林腐乳 ☛ 龙眼 龙眼Euphorialongan又称龙目,俗称“桂圆”。双子叶植物,无患子科。原产亚热带,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的一种常绿乔木,寿命最长可达400余年。果实球形,壳淡黄或褐色,质薄,粗糙。果肉(假种皮)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果可鲜食,自古即被认为是滋补佳品,因其含有一种能抑制使人衰老的黄素蛋白酶(脑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老年人常食可益寿健康、延缓衰老。此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C和大量磷、钙、铁等矿物质。也可加工成干制品或加工成糖水龙眼罐头食品。干燥果肉可入中药,有开胃、补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 荔枝 无花果 ☛ 龙眼lóng yǎn《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龙眼(41)。药名。 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广西传统土特产品之一,一种木本无患子科植物,属亚热带水果。因果核乌亮如眼球,故名龙眼或圆眼。圆形、光滑无毛,春末开花、秋后收果。果肉脆嫩,味甘如蜜。喜温湿,寿命最长可达300—400年。树冠繁茂,可作风景树,也可作防风林。木质坚硬,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栽培。盛产于广西大新、玉林、博白、桂平等10多个县。用龙眼鲜果可加工成罐头,也可制成龙眼干长期贮存。因广西简称桂,故所产龙眼干叫“桂圆”。桂圆肉是名贵滋补品,广西每年生产二三百吨桂圆肉、桂圆干和桂圆罐头,供应国内外市场。 ☚ 金银花 荔枝 ☛ 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西汉长安上林苑果木之一。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肉(假种皮)白色,汁多味甜,可食。性喜温湿。用播种、嫁接、压条及扦插等法繁殖。中医以干燥果肉入药,有补心脾、养血安神之功。原产亚洲热带, 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栽培。《三辅黄图》所载上林苑奇草异木中有:“……龙眼……,皆百余本。”但因南北异宜, 岁时多枯瘁。 ☚ 橙 槟榔 ☛ 龙眼 龙眼书名。由董均伦、江源合写的民间故事集。1954年在北京正式出版。该集收进了包括《龙眼》在内的许多篇民间故事,故书名为《龙眼》。 ☚ 平陵城遗址的传说 龙工衣 ☛ 龙眼longan 龙眼longan 龙眼水果名。果实圆形,外有硬毛,种子有假种皮,肉质,味甘,供食用。俗称桂圆,龙目,象形也。《广雅·释木》称益智,因味甘归脾,能益人智,故名。又因形似荔枝,随荔枝过后而熟,故称荔枝奴。产于闽粤等地。班固《东观汉纪》载: 汉时匈奴南单于来朝,所赐物有龙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