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政的起源
1. 财政的起源
如何认识财政起源的问题,关系到对财政范畴最一般的理解,因此它一直是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财政起源问题,主要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在论证方法上有如下三种:
(1) 认为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所以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因而也没有财政这一分配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从而在分配上出现了差别,产生了私有制,形成了阶级。由于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于是凭借国家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现象也就产生。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就是财政。与此相适应,捐税是财政起源的最初范畴。正如恩格斯所说: “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指国家,引者注),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67页。)
(2) 认为氏族社会同样存在满足氏族全体人员公共需要的分配和满足氏族成员个人消费需求的分配,用一部分剩余产品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这种经济现象是任何社会所共有的。但在氏族社会,满足氏族成员公共需要的分配,是全氏族成员共同参与的,不存在什么强制性,所以用一部分剩余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还不可能从一般分配中分离出来构成独立的经济活动,也没有必要配备专职人员设置专门机构集中管理这部分剩余产品。这就是说,这种公共分配和一般的分配是融为一体的,把它称为财政分配是毫无意义的,而只有当私有制产生,形成了阶级,才会从社会中游离出公共权力——国家。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才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从一般分配中分离出来,也才以完整的形态出现在人类社会中,这就是财政。
(3) 认为考察财政的起源首先要找出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然后找出产生财政现象的条件。考察财政起源的历史起点应从最初的人类社会开始,即氏族社会开始。财政起源的逻辑起点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性分配,二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单位内部的分配。在氏族社会里,由于生产组织和氏族组织是融为一体的,因此那时无所谓财政分配。氏族社会是从两个方面自行解体的,一是氏族内部的生产作业单位越来越独立化,二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形成家庭。这样,为了协调财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就产生了国家。国家和生产单位是相分离的,它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因此,说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意味着国家的产生是因,财政的产生是果,而应理解为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标志。
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财政关系产生于原始共同体的氏族社会,它随着剩余产品和氏族社会的职能机构的产生而开始萌芽,又随着氏族组织向国家机器的转变而发展。不是国家权力的强制作用建立财政关系,而是财政关系的萌芽为氏族社会的职能机构向国家机器的转变提供了经济条件,使国家这种权力机构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社会职能组织占有剩余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财政关系的萌芽和发展的过程。他们认为国家的产生导致财政关系的产生的观点,颠倒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 十二、财政理论篇 2. 财政的本质 ☛